離開東山府前,薛云曾以抵御戎人的名義向郭守孝索取了大量的物資。
其中光是軍用物資便有戰馬五十匹,甲三百,盾一千五,弓弩各五百張,箭矢十萬,橫刀兩千,槍矛三千等等。
而薛云麾下的士卒包括他自己在內共有四百六十二人。
換而言之。
每個士卒平均能分到半副甲,盾三面,弓弩兩張,箭二百一十六支,橫刀五把,槍矛七桿。
畢竟打仗除了耗費錢糧,武器也不例外。
一旦武器損壞,必然需要有大量可供使用的備用武器。
尤其是箭矢方面,通常一場萬人大戰打下來,消耗的箭矢都是以百萬為計。
所以薛云拿到手的軍用物資看著很多,實際打上一兩場激烈持久的戰斗便能消耗得七七八八。
雖說如此,如果忽略損耗,這些充裕的軍用物資都能讓他武裝上三千兵馬,就是戰斗力不可避免會大打折扣,而且糧食補給也會成為問題。
一旦他敢擴軍三千,郭守孝絕對會斷了他的補給。
但若是一千呢?
這個數字應該是對方所能接受的底線。
“問題是我們上哪里去招募這么多的士兵啊?”
聽聞薛云打算拿備用物資擴軍至千人,柳何本人其實并不反對,偏偏對方的計劃有個不可忽視的重要關鍵。
既然要募兵,兵源從哪里來?
總不可能他們派人回去東山府募兵吧?
郭守孝第一個就不會答應。
“莫非你忘了聚集在東山府外的上萬百姓嗎?”
薛云似乎早有所料一副智珠在握道。
“原來都尉你是想……”
柳何一聽頓時恍然。
他知道逃難到東山府的百姓里有不少青壯,而這些青壯往往訓練一番便能走上戰場。
一如當初遭到朝廷強拉了壯丁的徐虎。
只要經過血與火的洗禮便能慢慢蛻變成合格的戰士。
可這些青壯幾乎都是拖家帶口逃難來的,更別說打仗是要死人的,他們的敵人還是兇狠殘暴的戎人。
如果有的選,根本沒人會想和他們送死。
為此柳何都不禁將自己的擔憂告訴給了薛云。
“其實我和你一樣考慮過這個問題,我們該如何才能從這些百姓里順利募集到兵員。”
薛云依舊從容不迫道,“結果一想到城外百姓目前的處境,并且從郭勝口中得知郭守孝對待他們的態度后,我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不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