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1
是,終于,1968年,電影分級正式取代電影審查這個制度,由委員會監督實施。當然,1953年勝訴也是一座里程碑,雖然那時導演訴訟只是為了收回成本。
謝蘭生也一直認為現有標準會變寬松,卻不知dao會在何時,因為何事,也許不會只是一次改變,而是很多次改變。
其實,平心而論,謝蘭生并不是審查制度的反抗者,相反,他總覺得,外bu政治十分復雜,電影局也無可厚非。各方都有各自立場,有人認為“公民是否需要指導”只應該以年齡劃分、只要ju有政治權利就應當能自主選擇并自己負責,而非“有人終生是老師,有人終生是學生”,而另一bu分人則認為,“18歲”只是一個數字,公民就是需要指導,甚至是畢生的指導,兩個觀dian都tg正常,而誰對誰錯誰是誰非或平衡dian究竟在哪,也許只有歷史能給答案。也是chu于這些原因,他并不厭惡電影局,也不厭惡制片廠。他甚至都可以理解“霸占廠標”的老導演,還有那些擠壓后輩的老學長們――各自為利罷了。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有些太嚴苛了,幾乎不能真正chu2及目前存在著的問題。創作空間會更寬闊,可這需要有人站chu來,去沖擊,去博弈,一dian一dian地向前走,看看結果,試探邊界。或者說,有些東西在現階段是有苦衷或沒辦法的,但創作自由是“正確的”,無法反駁的,因此需要有人爭取,以期達到一個平衡,雖然,這也許要用幾十年,甚至更久,久到世界翻天覆地。
對于文藝而言,批判永遠最有力量,永遠大于贊揚、褒獎。它讓人類改變、向前,而非安于現狀。總有一天,人們會在大熒幕上看到這一類影片的,也一定會贊嘆那些鎂光燈前的導演們,可謝蘭生也真的希望,到那時,人們可以看看他,看看孫鳳ao,看看他們這一代的獨立影人也許早已遠去了的單薄背影。
…………
謝蘭生在收到拷貝的當晚就跑去郵局,把它發往都靈電影節的選片委員會。他不認識要去意大利的人,也辦不來意大利的簽證。
事實上,11月29號就開幕的都靈電影節報名工作一個月前就截止了。謝蘭生也報了名字,但來不及郵寄拷貝,一度打算退chu來的,可是祁勇上bu電影的導演正正好好是選片委員會的成員,給謝蘭生寬限了xia,讓他可以延期寄送。
祁勇他們的意思是,都靈電影節主旨是扶持青年、鼓勵新人,謝蘭生去比較合適。它只接受電影導演的前三bu長片作品,而在過去許多年里,有眾多知名電影人都曾經在這里起步。如果蘭生錯過都靈,他能參加的對新人比較友好的電影節就只剩xia荷蘭的鹿特丹了,西班牙的圣sai巴斯di安都比較勉qiang。對于他們給的原因謝蘭生也覺得有理,就拜托人申請延交了。
因為只有一份拷貝,謝蘭生又神經質般日夜不安輾轉反側,生怕再次chu現問題他又必須重新沖印。他焦慮著,直到11月8號,他接到了來自都靈電影節官方的電話。
“謝導,”電話那邊一個男人用蹩腳的英文說,“我是都靈國際電影節的主席atteodesciglio。”
“您好,我是謝蘭生。”謝蘭生動都不敢動,專心地聽。他想象過這通電話可仍然是渾shen僵yg。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