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咔噠一聲,棚子外面被鎖了起來,陸勤也開始把身邊的碗筷和杯子放在地上,將筆墨紙硯鋪開,準備答卷了。
古人很注重卷面整潔,所以給了草稿紙。
你最開始要將自己的答案寫在草稿上,沒有錯誤,再抄寫。
一旦卷子上有一個墨點,或者是錯字,不整潔,污穢,卷子褶皺,也許你寫的夠好也能得到名次,但是絕不會被評前三名了。
因為考官會評,不謹。
陸勤先看考題,最近他也有好好讀書,童生試有點像是現代的小學考試,雖然是邁入科舉的
陸勤(24)
甭管別人咋吐槽,反正陸勤是吃飽喝足了,就躺下休息。
積蓄力量,養好身子,才能繼續下一場。
第二場,表判,題目:周唐外重內輕,秦巍外輕內重,各有的論。
翻譯一下白話文就是,各朝代關于權利的分配問題,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分權偏重的時候,就被稱為外重內輕,反之,則是內重外輕。
這道題就是讓你說一說,外重內輕,和外輕內重,哪個對,哪個錯?
這就是很顯然的陷阱題了,一個朝代的政策都是跟這個朝代的民生和外敵息息相關的,只要不是昏君,做的決定都是最適合這個朝代的。
所以這個題,倘若是有人說周唐錯,或者是秦巍錯,那基本上就涼涼了。
這題并不超綱,陸勤提筆便寫:君子為國觀之上古,當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有時,故長久社稷安矣,何有無弊之法?……
小賤看著陸勤答題,不禁點了點頭。
是個可造的苗子。
當一國之帝哪有那么簡單的,審時度勢,是必要素。
哪有什么完全的法子。
也許盛世的帝王治國之法在亂世根本用不了。
只有合適不合適,哪有對不對。
任何一種治國之法,都有好有壞,何有無弊之法?
陸勤眼界開闊也是上輩子在現代積累的,這一點在在場的無數考生都比不了。
而第三場策論,更是將陸勤的優勢擴大到了極致。
這也是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