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
無數船只揚帆而來,進抵營口港,船頭上打著各式旗幟,有來自天津的,也有來自登州的,還有由旅順口轉運過來的,甚至有直接從江南過來的海船。
地處大遼河入海口,緊鄰渤海灣,河海交匯的天然優勢,使的營口這個本來就很重要的水運港口,在紹天朝大力發展海運的風口下,更是一飛沖天,成為關外最重要的海港之一,特別是其處于遼河平原的河口上,隨著朝廷深入東北,這里也越成重要起來。
明初時,朝廷在大遼河的水運碼頭在河口上游的遼河、渾河、太子河三河交岔之處的牛家莊,稱為牛莊碼頭,遼東衛所官軍的棉衣、糧食等大多是經海運至此,然后轉運。
牛莊碼頭可沿遼河而上,直抵開原老米灣,后來還開辟了老米灣經陸路至吉林,然后入松花江,直抵奴兒干的黑龍江河口的水陸聯運路線。
“洪武、永樂之時,遼軍官軍的物資皆由山東州縣歲運布紗、棉花供給,從直隸、太倉海運至牛莊儲之,船只動計數千艘,那是何等壯觀場面。”
一條海船上,嚴樹勛看著營口的無數船只感慨道。
呂一成在邊上道,“洪武永樂時的牛家莊碼頭再熱鬧,肯定也比不過現在的旅順、大連、營口諸碼頭。尤其是營口港,可是重點打造的海港,河海連運,直抵開原,還要聯結松花江的。”
“松遼運河也只是剛在論證考察階段,至于能不能修,什么時候能修成還是沒影的事情。”嚴樹勛笑著道,這位大學士嚴我公的公子,是要去吉林擔任知府的。
吉林,也就是原來大明黑水艦隊啟程地船廠,大明在后世吉林建立了造船廠,建造水師戰船,然后每年沿松花江直下黑龍江,一路巡視入海口,他們被稱為護印軍。
當年選擇在吉林造船,也是因為明軍由登來渡海在牛莊碼頭登陸,然后由遼河直抵北邊開原,在那里轉陸路至松花江北岸,開原還可以換小船到東遼河上游,從那經陸路到松花江支流入河,也不過百里,大大縮短路程。
從登州港到旅順港,順風揚帆一日夜可至,旅順到營口也就一天。
而且朝廷經營登州和旅順港數年,這里的港口碼頭管理和物資轉儲等都十分方便有效。
牛莊港現在也還在使用著,甚至依然熱鬧,還比早些年明清交戰而蕭條好太多,重新恢復興旺。
營口港是海港,進出的都是海船,而牛莊港是內河港,進出的是主要跑遼河的內河船,主要就是從營口港到開原這條遼河航線。
因為牛莊是三岔河口,優越的地理位置,讓這里成為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
嚴樹勛等船進了港,便也下了船。
他是從青島港來的,船上裝的不是一般的棉布或糧食什么的,而是船。
船裝船,大海船裝的是要送去吉林船廠的各種船部件,都是在青島造船廠已經先產好的部件,運到吉林去組裝、涮漆,就能在松花江使用了。
他這位新知府,也是頭一任知府,任上把開元移治這里,為避諱改為開原。這里也是明初三萬衛、遼海衛和安樂州的治所。朱元章曾一度規劃把三萬衛設在五國城,但后來認為糧草不好運輸,后縮了一千多里,設到開原。
設在此處,也皆因開原有便捷的水路運輸。
這里還是明朝與女真的重要邊市,海西女真的葉赫部就因居住在北面葉赫河兩岸而得名。
嚴樹勛顧不得休息,這一路上比較順利,倒也不辛苦,他一到老米灣碼頭,甚至都沒去在遼河支流大清河畔的開原城中,直接就問起前吉林的事。
“這老米灣到船廠還得有五六百里吧?全走陸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