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簾子一閉。
炕席上一盤,炕桌上再放一個小炭爐子,溫上一壺紹興老酒,然后桌上幾個下酒小菜。
炸花生米,豆腐木耳腐竹等做成的素什錦,松花蛋、肉皮凍再加一個涼拌耳絲、一個炒窩頭,十分豐富了。
此時兩人所在位置是在沈陽西南懷遠門內的原兵部衙門,這里現在是御營,然后入庫。
貂皮屬于皇室貴族專用品,不能流到民間,即使流到民間,如果買方看到官印還敢私下買,罪名極大。
就跟人參一樣,韃子都是皇家壟斷貿易,獲利極大。韃子內務府壟斷貂皮后,也會通過賜貂籠絡大臣,每到冬至,皇帝賜貂,按相應品級享受待遇,那些頂級大臣們,能得到一到幾張貂皮。
級別低的大臣,是沒資格獲賜貂皮的,能賞賜狐皮都已經很了不得了。
一般的軍民人等,不僅不能穿貂,連狐皮、猞猁皮都不能穿,只有大小王公貴族,文武百官才可以穿。
不過貂皮比起人參、東珍來,卻又要便宜許多,貂皮還不易儲藏,容易生蟲。
所以有時韃子皇帝也會拿出儲藏的貂皮交給皇商出售,這種貂皮一般也只準王公貴族文武百官才可以購買,上等的三兩中等二兩下等一兩一張。
一件貂皮衣,起碼要十張貂皮才能制成。
一件上好貂皮成衣,大概得要六七十兩銀子。
王朝相他們先前率三條大艦奉旨去海東,招撫宣敕野人女真各部,同時與他們互市貿易,收購皮草人參東珠等。
由于王朝相他們帶了三大船的好東西,鐵鍋、鳥槍、煙絲、茶葉、瓷器等等,引的海東諸部爭相搶奪。
在摩闊崴、海參崴,各部首領甚至為了搶購,差點打起來了。后來王朝相他們還前往了五國城,也就是韃子的三姓城,此地在后世的吉林依蘭,位于松花江畔。
這里也曾是金人流放北宋徽、欽二帝所在,它還有個比較特殊之處在于,這里是一個通往三江平原的重要通道口,過去后,便是一馬平川的三江平原了。
以后金天命元年遷入赫哲族三大姓——葛依克勒(葛姓)、胡什哈里(胡性)、盧業勒(盧姓)——而得名。
這里三江交匯,松花江、牡丹江和倭肯河,這里也原是遼金時代五國部之五國頭城所在地,明朝時,居住在這里的斡朵里和胡里改兩部女真南遷后,一度處于荒蕪狀態,后來沙俄南侵到黑龍江,居住于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的赫哲人不斷向松花江上游的三姓地區遷移,在努爾哈赤、黃臺吉父子統一黑龍江流域時,三姓屢立戰功,將葛依克勒等四族長編為世管佐領。
韃子還在這塊地方設驛站、駐防充實這塊水陸要沖。
王朝相他們在海東招撫各部,互市貿易取得極大成功后,又趁熱打鐵,由摩闊崴至琿春,然后北上寧古塔,沿牧丹江順流直抵三姓城,在這里與三姓赫哲,及周邊的部落會盟,宣詔敕封,授賞,并與他們貿易。
在此設立三姓都護府、都督府等,滿戴著人參貂皮東珍鹿葺等返回,在封港前回到摩闊崴,留下了一小部份人守著琿春驛堡、摩闊崴港、海參崴港后,便揚帆返航了。
三座城堡里留下的先鋒艦隊人不多,只有百余人,但王朝相他們在海東招撫野人各部的時候,發現了不少被擄來的漢人百姓,在這里被迫為奴。
王朝相他們與野人女真交涉,答應用貨物贖回這些漢人百姓,最終談好,將他們帶走,陸續贖回兩千多人,便都暫時先安置在三座城堡,讓他們在邊上墾荒種地,捕魚打獵,以及協助守堡、互市,收購、加工女真人的皮草貨物等。
王朝相他們繞過朝鮮海峽,在租借的濟州港補給后,直航奉天港,三條大船上,僅貂皮就帶回來一萬五千多張,人參萬余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