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洪承疇在殿外侯見。”
“宣。”
秋風紅葉,層林盡染,雨后山霧蔓延飄舞,香山峰頂濃霧隨氣上升,猶如香爐之煙蒸騰,蔚為壯觀。
行宮里的一座閣樓上,朱以海召見洪承疇。
“虞金壇父親病逝,上書為父丁憂,雖陜甘出了叛亂,但朕也不能奪情,已經準他返回金壇老家守孝。”
虞金壇便是現任陜甘總督虞大復虞元見,他是常州金壇人,萬歷三十五年的進士,從龍元勛。
朱以海在臺州起兵的時候,他正好是臺州兵備道,真正的從龍元勛,朱以海帶著王闖子斬北使舉兵時,他手底下還有一營海防兵,那也是第一時間擁護朱以海監國的,所以也被授為通政使。
不過真要說起虞大復,其實他在崇禎初是被打入閹黨的,崇禎初欽定逆桉,受牽連的官員多達二百五十八人,首惡魏忠賢和客氏,首逆同謀六人如崔呈秀,寧國公魏良卿,錦衣衛指揮使侯國興、太監李永貞、李朝欽,劉若愚,交結近侍提督操江劉志選等。
虞大復倒沒在那二百五十八人之列,但也沒逃過,崇禎二年,崇禎借京察之機又將一大批官員罷官,其中有兵部尚書浙江巡撫張延登,四川巡撫田仰等。
虞大復當時是禮部郎中,被罷官回常州后,專心當起地主,還修建了一座很有名的江南園林豫園。
后來福王立于南京,馬士英當權得勢,要報答阮大鋮當年幫他復出之忙,所以力推阮大鋮復出為兵部右侍郎,但顧忌他是逆桉黨人,擔憂輿論,于是請東林領袖錢謙益出面。
錢謙益身為東林領袖,在擁立福王潞王一事上,也是見風使舵的投機者,為了挽回一開始下錯注的失誤,他大力支持馬士英,還公然為他搖旗吶喊,寫下長篇報國奏疏,打著振紀綱、惜人才的幌子,拋出不復以黨論異同的口號。
不要再談什么閹黨、東林黨了,大家捐棄前嫌,推翻逆桉,只要是人才都可以啟用,他還先推出了虞大復、吳孔嘉、楊維桓一些逆桉黨人,拿他們舉例,推舉他們試探風聲。
最后在馬士英劉孔昭這些人的強力推動下,阮士鋮成功翻桉復出,虞大復自然也是搭了順風車,復出為江西參議,后來又任浙江參政、臺州海防兵備道。虞大復運氣又好,到臺州跟魯王同城作伴,相處的不錯,遇朱以海起兵,也是立馬響應。
于是成了從龍元勛,這幾年更一直是中樞要臣,從通政使到內閣學士再到協辦大學士,再外放為陜甘總督兼陜西巡撫。
相比下,在崇禎朝平步青云名動天下的洪承疇,現在雖為右都御史,但反不如虞大復得信任。
“朕打算讓你去接替虞大復,出任陜甘總督兼陜西巡撫,你可愿意?”
洪承疇明顯很意外。
他看了眼皇帝,又瞧了眼太子,一時有些迷茫。他很清楚自己在皇帝心里的地位,左諫議大夫也好,右都御史也罷,其實都不過是皇帝的工具。
可誰讓他當年兵敗松錦,最后成了俘虜,最終歸附了滿清,結果還看走了眼,韃子居然還敗了。
“洪卿當年在崇禎朝,那可是能文能武,出將入相的第一能帶兵的文臣啊。”朱以海笑著說道,洪承疇連說不敢。
“這有什么好謙虛的,你當年圍剿流賊,那可是sharen不眨眼,還得了個外號洪屠夫,也有人叫你洪瘋子,據說在陜甘一帶,就算是現在,你洪承疇的大名,依然能夠小兒止啼的。”
洪承疇額頭汗水都冒出來了。
福建貧家出身的洪承疇洪亨九,十一歲輟學在家幫母親做豆干上街賣,后來閑時跑去族學窗外旁聽,偶爾收錢幫學生做功課,因為做的太出色,被學堂先生看出來,發現這位族人極有天負且抱負不凡,于是免費收為門生,親自悉心教導。
二十三歲中舉,次年萬歷四十四年連捷登科中得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