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宮,小海。
內奏事處副太監龐天壽身披錦裘,手捧暖爐,站在冰中巨舟上,看著浩蕩而來的一眾紫袍大臣們,也不由的生出幾分緊張來。
數名殿中監太監肅立其身后,看著一個個名頭如雷貫耳的大臣。
大學士張國維、祁彪佳為首,后面是徐石麒、沈宸荃、方逢年、陳盟、張慎言、高宏圖、姜曰廣、黃道周、鄭三俊、吳甡、馮元飆、馮元飏、倪元珙、何騰蛟、蔣德璟、黃景昉、林欲楫、陳洪謐等內閣協辦大學士、學士們。
又有文安之領銜的瞿式耜、呂大器、沈廷揚、沈猶龍、萬元吉、楊廷麟、張肯堂、路振飛、于潁、張有譽、解學龍、練國事、左光先、姚思孝、李清、吳易、張岱、陳龍正、陳于玠等督撫們。
這群紫袍玉帶的大臣,甚至不僅本朝都是內閣殿閣大學士、內閣協辦大學士、內閣學士、尚書侍郎督撫,甚至在崇禎朝時就有不少入閣拜大學士或執掌一部的尚書。
如鄭三俊等幾人,甚至已經能算是四朝元老,若是加上弘光,都得算歷經五朝。
這群重臣,最起碼也加內閣學士銜。
年長者八十多歲了,須發皆白,七十多的也好幾個。
這群人還多半是東林人。
有的是顧憲成的學生,有的是高攀龍的弟子,也有袁可立的門生,還有的是徐光啟、孫承宗弟子的。
這么大的風雪,大正月的,不好好在家休息,非要來頂風迎雪湊什么熱鬧啊。
王桑榆在大船的艉樓里保養著燧發火銃,抬頭看了眼那排長龍,笑著對皇帝道,“陛下這次似乎捅了個馬蜂窩啊。”
她說這話的時候表情淡然,依然是那個氣質出彩十分灑脫的女子,一對燧發手銃被她清理干凈。
朱以海手里拿著支舟山望遠鏡廠新出的雙筒望遠鏡,正從一個個學士們臉上掃過,這新款千里鏡不錯,隔的很遠,把這群大學士們臉上那憂心、不滿全看的清清楚楚。
“確實是捅了馬蜂窩,可朕總不能看見馬蜂在房檐下做窩,還視而不見吧?趁著現在這馬蜂窩剛開始做,就得及時捅掉才是對的。”
王氏的公公劉鴻訓也是崇禎大學士,還曾是首輔。她對這群紫袍重臣,倒也沒太畏懼。其實就如當年她公公出任首輔,并不是因為才能名氣這些出眾。
崇禎讓朝廷會推閣臣,大臣們推舉了十人。
按例,崇禎只要按順序圈定前三四個就可以了,可崇禎怕朝臣結黨營私,于是仿古舉行所謂枚卜。
他在乾清宮召集內閣輔臣、六部和都察院等大小九卿,六科十三道的言官參加典禮。
向天焚香祈禱,然后把提前寫好的十個推舉名字,放在金瓶里,用抽簽的方式來確定新閣臣人選。
最后用象牙筷子依次夾出四支紙簽,分別是錢龍錫、李標、來宗道、楊景辰,后來崇禎認為天下多事,應當多選幾個。
于是又夾了兩個,一個是周道登,一個是劉鴻訓。
當天,崇禎就給這六人全部授禮部尚書銜兼東閣大學士,參預內閣機務,這便是有名的金筷相國了。
不過劉鴻訓等六人,本就是廷議會推的十個侯選人之一,所以也還是有些真本事的,只是后來劉跟部下感嘆,主上終究年幼啊,結果被崇禎記恨上了,最后流放代州。
在別人眼里,能當上侍郎、尚書就不得了了,如果做上大學士,那已經位極人臣,更別說那萬里挑一的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