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城門口,兩邊排了一大排人,還戴著枷鎖。
山東巡按祁理孫騎馬從泰安府巡視回來,看到這一大群人枷跪著,停下馬詢問緣由。
“這些是東廠抓來的?!?/p>
聽到東廠二字,祁理孫不由皺眉。
東廠的名聲可不太好,而且他天生厭煩東廠,說來也與家庭有關。祁理孫是朝中次輔祁彪佳的兒子,跟張煌言等是好友,十六歲參加鄉試中做的好,甚至還善擊劍。
此時他在翰林院做庶吉士,三年散館,不過還未正式授職,算是難得的一段空閑時光,便陪著兄長到處轉了轉。
“真沒冤枉小的,是小的罪有應得,小的犯了毀壞銀元之罪,私自把銀元刮削以獲利,被東廠查獲,枷在此處示眾。”
大明廢兩改元,禁止金銀直接流通,而規定流通銀元銅元等入市,鑄幣權為國有,由戶部下屬的鑄幣局鑄造外,只有皇家造幣廠獲特許鑄造。
銀元流通,禁止融鑄、損毀、出境等,也禁止私鑄等。
大明自明中葉開始白銀貨幣化,大量流通,向來都是稱重使用,甚至還得各種成色貼水等,還產生了許多從事兌換、融鑄,以及造假的不法份子。
龍銀流通,是以面額流通的,而不是稱重使用,于是有些人就偷偷的把銀元刮削點下來,集腋成裘,也是個謀利灰產。
反正刮下來一點后,照樣按面額流通。
可這種行為無疑是損害朝廷利益,甚至會破壞貨幣信用,朝廷只能免費回收兌換那些破損的銀元。
為了打擊這種行為,東廠就也負擔起打擊毀壞、私鑄銀元等犯罪的任務。
這個家伙就是搞刮削銀元的,如果僅是個人輕微行為,本來倒也不至于抓來枷號,實在是他把這當成產業來做,經手損毀的銀元很多。
他原本就是做銀爐生意的,就是把各種銀子融掉,然后鑄成客戶需要的成色、形狀、大小等,自從廢兩改元后,這買賣做不下去了。
他就暗里搞起刮銀元的買賣,還是原來那些人,刮下來的銀末,積少成多,再鑄成銀錠,然后賣給其它商人。
東廠抓到他時,他那窩點已經非法牟利幾千兩銀子了,按律法,他其實是犯死罪的。
只不過東廠報上去后,皇帝有特旨,免于死罪,但要處以抄家流放之罪,直接流放臺灣?,F在這里枷號示眾,也是警示他人。
聽完,祁理說沉默。
還以為東廠亂來,結果是這奸商不法,該。
他問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