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城外明軍大營里升起九纛時,所有人都知道皇帝來了。
大帝親臨。
全軍士氣更盛。
此時聚集在濟南城下的軍隊,已經有金吾、神機、忠肅、勇衛、千牛、羽林六鎮人馬,還有地方上接受招安整編的多支義軍,以及地方團練鄉勇。
濟南城拒絕了大明的勸降,一心頑抗。
皇帝到來前,明軍也并沒有直接攻城,而是開始圍城,在城外五方下柵,甚至計劃挖壕筑墻圍困,并建筑炮臺,打造攻城器械。
擺明了要穩扎穩打,不想強攻過多傷亡士兵。
甚至做好了要圍城打援的準備。
“臣等奉陛下旨意,準備先圍后打,城中糧食不多,現在盡棄城外據點,退守城中,雖城池高大堅固,也還有八旗綠營等萬余,但缺少糧草,難以久守。
而且臣等得到消息,博洛出兵前,已經下令徐、兗等清軍,退守濟南增援,現在也正趕來,我們打算先打援。”
朱以海聆聽諸將匯報,很滿意他們能聽從旨意,沒有急著攻城。
章丘這一戰,明軍大獲全勝,殲滅了萬余韃子,不過其中真正八旗兵也不過三千左右,其余的都是余丁,以及包衣奴才等,這場以多打少的伏擊戰,明軍傷亡卻并不小。
最精銳的御營諸鎮,戰死三千余,重傷減員的也有上千,加起來減員小五千,其中戰兵一千多,直接沒了三個營,剩下的雖是輔兵,但御營的輔兵那也已經是能當戰兵有的久經訓練之兵。
這仗朱以海其實對結果并不滿意。
戰損太大了。
雖然在其它文官武將們看來,這仗已經打的非常漂亮了,畢竟一戰滅了一萬多韃子呢,他們可不會卻管什么正丁、余丁、包衣、戶下奴這些,在他們眼里,這些就是清軍,而且是八旗滿洲,是韃子最核心的兵。
一次能滅一萬多,這完全就是動搖韃子根基的勝利。
而明軍傷亡減員五千,那也是一比二點五的傷亡比,明軍仍然是輝煌大捷。
只要打仗,就免不了傷亡的。
可朱以海的精兵政策,承受不住這樣的傷亡。
陣亡一個兵,不說前期幾年白訓練了,而且撫恤、燒埋一次性就得付出差不多二百塊銀元,甚至以后還一直得給他的孤兒寡母發一份口糧,有可能得發十幾年。
打一仗傷亡撫恤就得百萬。
而幾年訓練也全沒了。
御營才多少兵,這樣的傷亡朱以海難以承受,補充和訓練也很難跟上,所以必須得小心再小心,要盡量避免這么大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