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韃子還在后悔一開始沒保護好大炮,卻不知道棱堡本身就是為防御火炮攻城而生的。
在歐洲戰場上,要對付棱堡,沒有什么捷徑,更不可能指望一沖而下,最有效的辦法一是圍,二是挖。
圍就是長期圍困,
切斷補給,阻隔援軍,困死棱堡里的守軍。
挖,就是土木作業,挖壕溝,復雜的壕溝,
可以最大限制的躲避棱堡上那要命的火炮,讓攻城部隊直抵城下。
特別是棱堡的外圍工事,
若是落到攻城部隊的手里,就能給進攻方提供舒適的落腳點,甚至是良好的掩護,以及最重要的架設大炮的炮臺,成為良好的反攻平臺。
當然,如果濠溝里存了水,或是冬天結上冰,也是會降低其防御性能的。
歐洲對付棱堡也是想盡腦汁,最后總結出的辦法,沒什么取巧性。
必須得有優勢兵力,圍城,斷絕外援。
然后建立營地。
再派兵利用夜色等建立起一座堡壘來,用來架設火炮,掩護士兵繼續向前,推進到外圍工事火槍手射程外挖戰壕,修土墻等,等到挖開的壕溝能夠部署攻城大炮為止,
接下來再挖曲折的通道,以躲避火炮的同時,
靠近敵人棱堡。
越往前,越危險,所以坑道修建就越有技巧,得彎彎繞繞躲避火炮,甚至還要搭建木頭的護壁來摭擋火槍手的視線和射擊。
一直要挖到敵人戰壕的二三十米處為止,然后向左右同時各挖一道戰壕,并建造墻壘,以此做為安全的陣地和突擊部隊的集結點。
等一切準備好。
正式發起進攻時,就可以把自家的大炮直接部署到前沿,再配備火槍手,以集中火力進行攻擊,打開缺口。
或者是在突擊隊打開了城防缺口后,他們對這個突破口進行火力掩護。
基本上就是這么一個攻打模式,其關鍵的思路,就是用魔法打敗魔法,用棱堡打敗棱堡,土木作業靠近,
然后頂著敵人城堡要搭起一座進攻平臺,
最后也還是要用火炮火槍這些提供足夠的火力突破。
可就算是這種進攻辦法,其傷亡也是會非常大的。
進攻棱堡的關鍵就是前期把一切準備好,
尤其是挖坑道時,會有大量士兵死亡,攻克一座棱堡,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士兵其實是在挖坑道時被打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