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
參與廷議的眾大臣中,有太多起義從龍元勛。
宋之普、陳函輝、柯夏卿,這三位臺州天子首義元從,內(nèi)閣換了幾茬人,但他們?nèi)齻€都沒動過。
還有于潁、張國維,也一直在內(nèi)閣里。
六大殿閣大學士,僅有一個祁彪佳不是最初協(xié)謀元從,
卻也是紹興人,也是最早響應的大臣,如今也一直留在內(nèi)閣為次輔。
徐石麒、沈宸荃、虞大復、陳潛夫、錢肅樂、孫嘉績、熊汝霖、沈文忠這些心腹元從,也都加內(nèi)閣大學士銜,授尚書、通政使、大理寺卿等正卿之職。
還有如掌印都給事中華夏,掌道御史顧炎武等這些人,那都是皇帝底氣所在。
正因有他們,所以皇帝能一路走到今天。
當然,此時還有無數(shù)沒有出現(xiàn)在這里的將領們,王之仁、張名振、王相、吳凱、鄭繼武、鄭遵謙等一員員大將,更是皇帝最硬的底氣所在。
“咱們總還不能不如滿州韃虜吧?”皇帝大聲問道。
“看看韃子是如何對八旗的,他們宣稱滿州甲兵系國家根本,對八旗兵丁給了很高的優(yōu)遇和撫恤。
入關之前,計丁授田,每丁給地三十畝,免收稅賦。
披甲當差的另有餉銀。入關之后,八旗前鋒、護軍、領催、馬甲,每名月給餉銀二兩,年初再提升,前鋒、護軍、領催月給銀四兩,馬甲月銀三兩,年支米二十四石,出征另給行糧!”
“每年端午、中秋、春節(jié)三個年節(jié),還有賞銀,
可達俸銀一半。”
“另外每年還有兩包鹽,馬甲還有額外的草料錢和養(yǎng)馬錢。”
“八旗兵丁除兵役外,壯丁差徭雜役等永停輸納!”
“而他們的行糧也很豐厚,派往出征的官兵,軍官按品級給兩年俸銀,馬兵十五兩,步、守、新募兵丁各給六兩銀。
“他們的撫恤也很豐厚!”
朱以海說這些的時候,其實是有些感慨的,韃子為何能戰(zhàn),就跟他們的這些待遇有關,當兵的有這么好的待遇,那自然能打敢沖。
其實八旗兵,本質上跟明朝的衛(wèi)所軍丁沒什么差別,都屬于軍戶,唯一任務就是訓練打仗,給他們分田,發(fā)餉銀,平時訓練,遇戰(zhàn)事出征。
出征還有月糧,打的好還有賞賜,
就算受傷戰(zhàn)死也有豐厚的撫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