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強,延安參將。
他和姜瓖本是同鄉,曾是農民軍出身,后招安為明將,姜瓖密謀起兵時,就早就與他暗里聯絡。而大明這邊,也早就有接觸王永強,
意圖策反。
早在之前賀珍等入關中會攻西安時,王永強就曾經打算響應了,只是還沒準備好,結果吳三桂等就過來了,王永強也只好按兵不動。
后來賀珍等很快被擊敗,王永強也只好隱忍等待時機。
姜瓖起兵大同,
延綏巡撫王正志、延綏總兵沈文華急調陜北各路兵馬,王永強接到調令,
領兵赴神木、府谷等處防河。
韃子不知道的是,王永強的大營里,有位已經呆了幾個月的師爺,其實是來自江南,跟董志寧一樣都是參加過寧波舉義的六狂生之一,如今同樣任兵給科事中兼陜西監察御史、監軍的王家勤。
接到命令,王永強出兵,王正志等還以為他是奉命前來聽令,結果王永強卻帶兵至榆林,趁夜發起兵變,占領榆林城,殺巡撫王正志、總兵沈文華以及靖遠兵備道夏時芳。
奪榆林后,王永強請出本家王家勤,宣讀紹天皇帝詔令。
王永強被授予陜西提督,掛招撫將軍印,賜延安侯爵。
在榆林誓師后,王永強隨即引兵南下,會同留守延安的兄弟王永鎮控制延安,
殺知府宋從心,
然后掃蕩陜北。
神木縣高友才率眾響應。
王家勤奉旨前來陜北前,曾經收集了王永強的情報,仔細研究過此人,最后得出結論,這人是可以拉攏策反的。
王永強是山西吳堡縣人,自幼父親早亡,他與弟弟永鎮和母親相依為命,一個寡婦帶倆孩子,其中辛酸可想而知,因為從小沒爹,經常被孩子們欺負。
王永強自幼就跟弟弟常與人打架斗毆,誰欺負他們孤兒寡母,他都絕不會退讓,哪怕打不過也要上。
后來,王永強的一個遠房親戚見這倆孩子這樣天天跟人打架,經常被打的鼻青臉腫受傷也不是個事,于是就好心把他們帶到自己的私熟里讀書。
可兩人野慣了,
勉強讀了兩年,
讀不進去了。
恰逢災年,那個家里條件還可以的親戚被賊匪搶了,家道敗落,那私塾也辦不下去,于是兄弟倆又回了老家。
不久,饑荒越來越嚴重,遍地賊匪,吳堡縣也被波及,陜北一帶的邊民因饑餓造反,沖擊了吳堡縣,年方十來歲的兄弟倆,喊上二十幾個窮兄弟,也參加了農民軍。
王永強雖年少,但能打敢拼,還識得些字,人也聰明,所以很受首領賞識,不久,就讓他統帶一支幾百人的隊伍了。
崇禎五年時,他的首領被官軍擊敗后招降,首領于是寫信來招降王永強兄弟,他見狀,最后也接受了招安,成了明軍一員。
等到崇禎九年時,王永強已經升任大明寧夏的一員參將了,為朝廷在山西陜西征戰,征討農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