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九。
河南暴雨,開封府蘭陽縣,銅瓦廂伏汛洪峰重疊,河堤漫溢過水。
汛期勢猛,各路并漲,黃河、沁河、伊洛河同時猛漲、洪峰遭遇,下游河道宣泄不及。
蘭陽汛三堡以下四堡以上河段。
高元美帶著黃登孝、張于天一行人,
悄悄抵達,他們冒著大雨,乘船悄然抵達,熟悉黃河的他很清楚,這一段河堤是無工處所,并不是重點修守的要工地段,既無堰堤,
也無壩。
相比要工段大堤寬達十丈底寬四丈堰頂寬三丈,
這一段堤頂僅二三丈而已。
而且這一段,
過去兩年就已經幾次出險,多次漫堤。
南風暴發,巨浪掀騰。
黃河洪峰過境,巨浪滔天。
高元美在明朝時就是老河道官員了,簡單的查看了一下,就已經確定,就算他們不來挖,這里估計都撐不住。
當然,如果有地方官趕緊帶人來護堤,也還是有可能守住,就算漫堤也不致決口。
“真是天助我等,動手吧!”
堤上已經有水漫過,雖然僅是一點點水,卻已經很危險了。
張于天披著蓑衣都忍不住想,河工呢,官吏呢,
這個時候怎么沒有組織壯丁上堤守修?
黃河在河南已經是地上懸河,
堤壩年年要修。
但從明末開始,
內憂外患加上天災不斷,中原河南更是飽受打擊。其次朝廷雖有河道官員,但河工腐敗早就嚴重,上下官吏串通舞弊,河工開支極大。
那些本來專門管理河道,修河護堤的河道官員們,卻把河工當成一個賺錢的渠道,國家年年投入大量錢銀治河,結果頻頻決堤,其實好多都是官吏暗里授意河工故意掘口,以圖報銷保舉。
朝廷每年投入治河的錢,最后十不足一用到河上,其余的都被官吏們上下貪污掉了。
拔多發少,各種貪污克扣,治河工程自然也全是豆腐渣,這樣的情況下,平時已經是經常漫堤、小決口等,可如今這種混亂時候,問題已經更加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