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廣元城中張獻忠面對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陽平關也不免英雄氣短,甚至被迫叫來了義子女婿們做最壞交待。
他再次確立張可望繼承人身份,甚至交待若他兵敗身死就讓他們率軍歸明。
四大義子跪地泣哭,認為不可灰心氣餒,但張獻忠確實已經心生絕望。
張定國請求分兵尋找出路,殺出一條血路來。
張獻忠雖然應允,卻也讓丞相女婿汪兆麟派使者去順慶鳳凰山拜見文安之,
向明軍上表請罪,同時請援借路。雖然他認為明軍此時定會坐山觀虎斗,甚至隨時可能落井下石,但如今時勢下,卻也沒有其它法子,只能死馬當活馬醫。
領了軍令,
張定國便率一軍往西北,
沿白龍江而進,意圖繞道階州,
打通前往秦州天水,或是迂回繞道嘉陵江的上游成縣一帶,經走馬嶺道至陽平關后,或繞更大的圈,從略陽經武興道至陽平關后。
不過這條道路極難行,因為不管怎么走,他都先得通過七百里陰平小道。
陽平關所在的金牛道已經是十分艱險,大部份都是在懸崖絕壁上打孔插木修棧道為路,但陰平棧道更險更難。
棧道更陡峭更蜿蜒也更窄。
從廣元往西北二百余里,還要面臨著不讓陽平關的玉壘關阻攔,玉壘關前的白龍江面上修建伸臂木梁橋一座,稱為陰平橋頭,能供兵馬通行,歷來是兵家據關守險之處,亦是兵家必爭之所。
張定國領兵穿行山谷棧道之間,一路艱辛的走了二百多里,
抵達陰平橋頭。
白龍江和白水江雙江交匯之處,右面白龍江一側,陰平橋立于兩崖之間。
李定國看著這處地形,也不由的驚嘆。
“殿下,這就是陰平古橋了,橋對面就是玉壘關。”
一名羌人向導向李定國稟報。
李定國看著這雄關古橋,陷入兩難。
這處險要絲毫不比陽平關弱,想強攻奪取太難了。
一名幕僚也感慨道,“三國時期,魏將郭淮就曾親率大軍筑城于大橋下,以攻擊蜀將廖化,這座城就叫郭淮城,歷經千余年,郭淮城早已不在,但城址所在地方,當地人卻一直叫城墻壩,現在還有許多殘垣斷壁能看到。”
“后來鄧艾伐蜀,就敗姜維于陰平玉壘關橋頭,也就是此處了,
姜維棄關,退保劍閣,
終究還是無力回天,
蜀國滅亡。”
“開天一塹鎖咽喉,控制西南二百州,御寇有方泥不清,重門無警析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