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過后,天氣漸熱。
去冬種植的小麥,基本上都已經收獲了,不過受時局影響,山東人口大量流失,許多百姓逃荒在外,去冬種植的小麥面積很少。
十畝地種了不及一畝冬小麥。
開春后,
雖然也種了些春小麥,但春小麥本來就比冬麥產量低,而且因為戰爭影響,山東官府征稅拉丁嚴重,百姓再次大量破產以及逃荒逃役,春小麥種植也很少。
朱以海奪取登萊兩城后,迅速分兵掃平了半島各縣。
明軍沒有遇到多少反抗,孔耿移鎮登萊前,
登萊已經千瘡百孔,官府的橫征暴斂也導致了饑民們不斷起義,原有的綠營也幾乎被摧毀,孔耿被殲滅、收編后,下面縣鄉已經基本上沒有抵抗力量。
面對著猛龍過江的明軍,各縣的縣令、胥吏等要么掛印逃跑,要么直接就恭迎王師,而地方上還留在家鄉的士紳地主百姓們,對明軍的到來,也是難得的恭迎態度。
實在是這兩年大家太苦了。
明軍、順軍、清軍,再加上賊匪、饑民,反復的蹂躪著這片土地,特別是朱以海崛起后,山東百姓在清軍壓迫下也是倒了血霉,供應軍糧、打造船只,還得修堤通河各種任務壓到頭上,搞的家破人亡,
十室九空。
曾經大家背地里天天罵大明朝廷,可經歷了這兩年后,大家反倒是懷念起大明朝來了,哪怕是最動蕩的崇禎朝,也比現在強啊。
當年登萊之亂時,他們都沒這么慘過。
“這么大片的田地都荒蕪著,實在太可惜了。”
朱以海騎馬巡視著萊州城外的田間地頭,大片的田地荒草都長的半人多高。
“應當組織百姓趕緊復耕,民以食為天,如今戰亂之時,糧食更加寶貴。”剛被召來的黃宗羲看著這荒廢的景象也十分心痛。
“你有什么好的計劃嗎?”
皇帝召黃宗羲前來,是要授他為山東巡撫,這位曾經科舉次次落第的江南名士,卻在兩都淪陷,社稷危亡之時挺身而出,招募鄉勇,帶領弟兄族人等建立世忠營的義士,這一年多來表現非常不錯。
從浙江巡按,到任職分巡,然后布政使,再然后是如今被召來山東,亂世里,
盡顯才能。不管是提督軍務剿匪安民,還是編練保甲民兵自衛,又或是巡按吏治,督察稅改,都是十分用心盡力,表現良好。
雖然說他的有些思想,其實朱以海并不太贊同,甚至他對稅務方面的一些獨到的見解,朱以海也很反對,而且他做為復社黨人,也一直對阮馬等抱有一些門戶偏見,但在如今時勢下,他能夠在皇帝的要求下,暫時停止黨爭,而專心發展地方,這都還是非常難得的。
召黃宗羲前來,也表明了皇帝的一些想法,那就是要守山東,起碼也是要守登萊半島的。
要守住登萊,依托海上水師,軍事上能守,但錢糧軍餉這塊,必須得能自給,否則全靠江南轉運,負擔大也不現實。
“以往山東百姓大多種冬小麥,到了春后,會在地里再套種一些玉米等,這樣入夏后收了小麥,地里的玉米可以繼續長,到時又能收一茬玉米,兩不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