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
“皇爺,前鋒艦隊派快艇回報,在東海上發現了一支船隊,自東邊來。”
劉朝登上甲板,向朱以海稟報。
朱以海此時手里拿一支單筒千里鏡在看鳥,雖然這玩意明末時早已經傳入中國,甚至是海商海賊們必備神器,
把這玩意吹的天上有地上沒的,特取名千里鏡。
不過朱以海覺得這玩意雖然賣的死貴死貴,但其實效果一般般,他為這個高價有些不值,甚至想著應當不難仿照,可以在舟山或溫州又或義烏那邊組織一些匠人仿照。到時不管是裝備給軍官,還是拿出來民用售賣,
總是很賺錢的。
總不能老讓洋人割咱韭菜不是。
據說在四十多年前,
伽利略造出天文望遠鏡后,
消息就傳到了中國,而在二十年前,湯若望還率先翻譯了望遠鏡一書,介紹了望遠鏡的使用、原理、構造和制作方法,這玩意據說三十年前就進貢到了明朝皇宮里了。
“皇爺?”
“嗯,”朱以海收起望遠鏡,“有什么特別的嗎?”
“那支船隊是從朝鮮來的,往登州去。”劉朝稟報。
朝鮮。
這個名字對大明來說,并不陌生。
元末時,紅巾軍北伐,曾經征戰遼東,甚至一度攻入朝鮮地區,當時的朝鮮還是高麗王朝,元朝達魯花赤李子春的兒子李成桂為高麗王作戰,與紅巾軍作戰過程中積累了威名,掌握了軍隊,
最后自立為王。
等到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大明如日當空,李成桂派使者朝貢,請求冊封。
禮部以明太祖圣旨答復,三韓臣民既尊李氏,民無兵禍,人各樂天之樂,乃帝命也,雖然,自今以后慎守封疆,毋生譎詐,福愈增焉。爾禮部以示朕意。
李成桂得此圣旨,乃派使專赴南京謝恩,并獻馬六十匹。
又向明太祖請賜國號,說有國立號誠非小臣所敢擅便,謹將箕子所建古國名朝鮮,與李成桂誕生之地和寧等號進呈,聞達天聽,伏望圣裁。
朱元璋最后選了朝鮮二字。
于是朝鮮這個國號得到大明批準,正式取代高麗王朝。
朝鮮這個名字比較特殊,因為這是商朝滅亡后其宗室箕子東遷,最后在三韓北部建立起來的一個王朝,一直從周朝延續到西漢初。
西漢初,燕王盧綰反叛漢朝,盧綰兵敗逃到匈奴地區,其大將衛滿流亡在外,向東投奔了箕子朝鮮國,得到立足之地的衛滿,后來羽翼豐滿了卻發動兵變,奪取王城,自立為王,稱為衛滿朝鮮。
不過衛滿兵變篡位后,王位傳到其孫時,因其殺害大漢遼東百姓,于是被漢武帝發兵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