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抵達南京的時候,已是初夏時節。
話說這位福建王去年就召入京,也早早奉旨結果一路上左耽右誤卻終究還是拖到了入夏才到南京。
南京朝堂,對于這位東南海上王其實也多有不滿,尤其是許多年輕科道官員更是彈章不斷,但天子卻都是留中不發。
朱以海表現的非常有耐心,并不催促鄭芝龍入朝,甚至仿佛遺忘了有這么一位重臣,本來還想在路上再逗留觀望的鄭芝龍見此,反而有些拿捏不定,決定立即入朝。
說起來,朱以海舉旗不過一年間,也才剛剛打下南京登基,可偏偏這位已經兩度親提六師北伐,甚至還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尤其是打了一年,先后殲滅了八旗滿州兵一萬余眾,其中光真建州韃子就有上萬。
更別說還有許多八旗漢軍、八旗蒙古被殲滅,更多的綠營被殲滅或俘虜收編。
皇帝打下了赫赫威名,曾經受招安為大明五虎游擊的鄭芝龍雖久在東南,卻也很清楚建虜的實力。
甲申以來,大明天下早就打的千瘡百孔,弘光朝當初形勢還不錯,卻也只堅守了八個月,而朱以海當初在臺州起兵時,臺州知府都降清了,他卻能夠一手組建了一支自己的御營軍,一路打到山東,并恢復南京。
鄭芝龍是個海上梟雄,這種人對朝廷可沒什么忠義而言,他只畏懼強者。當年他在日本做生意,都謀劃著要造幕府將軍的反,失敗后還跑到臺灣想占島為王,后來受招安也不過是實力不夠強。
但在崇禎自縊,弘光又大潰的形勢下,他也是趁機不斷的奪取福建的軍政大權,更進一步壟斷海上貿易的。
若紹天帝是另一個弘光,甚至是另一個崇禎,以如今鄭氏一官黨的實力,他都是可以割據福建,就算不自立為王,但聽調不聽宣朝廷也無可奈何。
可偏偏朱以海的強勢英果,讓才不過四十出頭的鄭芝龍也怕了。
特別是湖南那邊三忠叛軍被陸續平定消息傳來,鄭芝龍頭皮發麻。本來半路上清廷密使來見,加封他為大清福建王,許裂土封疆,世襲永鎮等等諸多優厚條件,但鄭芝龍最后也只是猶豫了一下,還是拒絕了。
不過他沒把此事上報朝廷,也沒把清使扣了或斬了。
聽說皇帝要再次北伐,鄭芝龍甚至還在半路上又派快船回福建,又調了一批錢糧船只火器等趕來隨同北上。
另外又讓福建那邊給兒子朱成功的福建御營調拔送去許多船只銃炮錢糧,總計有大鳥船二十只,大水艍船二十只,大斑鳩銃四百門,應備彈兩萬顆,中水艍船又二十只,中斑鳩銃二百四十門,彈一萬兩千顆。又鳥銃九百支,danyao大量等。
給銀二十萬兩,糧數萬石。
而他親自帶到南京來的那份更豐厚,白銀百萬兩,糧十萬石,另大鳥船三十艘,大水艍船二十只,其余等各式戰艦糧船等二百余艘。
鳥槍等各式火銃五千門,各式火炮三百余門。
另有紅衣大炮三十余門。
他還帶了一官黨主要成員的一百多個年輕子弟入京。
這態度,確實非常不錯了。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因為朱以海很能打,尤其是這位皇帝居然有一支自己直屬的皇帝御營親軍,而且如今都有十余萬人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