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
趙之龍府邸,一群城中前朝勛貴們再聚集。
“趙大人,這是不給活路了啊,又逼捐了!”
“這是沒完沒了啊。”
徐允爵、張國弼、張拱日、李祖述、張維城、湯國祚、鄧文囿等一干人叫苦不迭,滿腹牢騷。
上次趙之龍被勸捐二十萬兩,徐允爵被派捐一百萬兩,最后打了個一折,大家狠出了筆血,每次至少也掏了萬兩銀子,才總算過關。
可這才過了幾天,又來一遍?
就算是割韭菜,那也得割完一茬后讓京等駐防,他們哪個不得打點到,甚至就連藩臺臬臺道員知府也一個不敢得罪啊。
處處都得打點,到處要孝敬。
安穩沒幾天,這清廷先是開始翻后賬,緊接著明軍復起,江南糜爛,各大家的工商貿易甚至是田莊礦場都是大受影響,等到江寧戒嚴,他們手里的糧倉米鋪布莊等更是被直接強征借用物資,換回一堆欠條。
大捐小捐不斷。
“趙公,你消息靈通,這現在外面到底是個什么情況,怎么局勢這么緊張了?”說話的是京巴山帶領的兩千五百八旗,盡皆戰沒于鎮江,被全殲,據說勇悍能戰的滿州八旗,居然出現了十三個跪地求降的,他們膝行十里向魯王請降,最后被剪了辮子,連那塊頭皮都削了,又削去了他們的雙手大拇指、中指和雙腳大拇指,然后封他們為貝勒,又以其中八人為八旗旗主”
“提督操江、安徽巡撫陳錦,漕運總督兼河道總督兼鹽運使兼淮揚巡撫辰泰,江寧巡撫張大猷,也都戰死鎮江。”
“江洲水營、鎮江水營皆反,明軍繳獲戰馬數千匹,馬騾上萬,鎧甲萬領,刀槍無數,紅衣大炮都數十門,各類銃炮火藥無數”
“現在江寧城僅八千兵,三千經標,三千督標,加兩千余土國寶代領的撫標。”
“除鎮江和江洲兩營水師,另外還有兩營水師和一營提標,都被擊潰或俘虜了。”
隨著趙之龍的這些消息,一眾前明勛臣們個個都臉色脹紅,呼吸急促起來,他們消息比一般百姓靈通,也屬于能種大概知曉八旗也就二十萬兵的那少數人,還知道如今八旗入關后,兵力分散,也知道江西、漢中反正,湖廣、江南、山東等地糜爛。
尤其是尚可喜、陳錦、巴山等的戰死,以及江南各地此起彼伏的綠營叛亂,都讓他們明白,這好像要變天了。
“馬總督說要堅守江寧,與城存亡,玉石俱焚!”
湯國祚紅著臉道,“現在江寧局勢,還不如夏時。”
他說的是當時清軍渡江攻下鎮江后的形勢。
說話間,一名經略旗牌官帶著數名標兵前來傳令,進來后目光在眾人臉上掃了一圈,然后笑道,“原來諸位都在啊,那倒是省了我的腿腳,正好本來也是要去各位府上的,現在倒是省事了。”
“諸位,局勢艱難,明賊進犯,經略有令,城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時間急迫,便按上次的捐助數額,大家再捐一筆,另外呢,嚴經略再向各位借一筆。”
“這個是單子,還煩請大家拿銀子。”
說著,給趙之龍先送上兩張單子,一張是捐單,還是上次數額兩萬兩銀子,另一張是借條,借銀兩萬兩。
說是借條,可上面既沒有借款人還款人名字,也沒有擔保人見證人,更沒有約定還款時間和利息等。
這種借條根本就是糊弄人的。
“還請趙公趕緊讓人取銀子來,我時間緊迫,還得去下一家。”
“黃金、銅錢,也都是可以折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