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順王孔有德奉征南大將軍譚泰之命,率本部為前鋒先行南下,趕往徐州駐防。
兵馬剛至南陽(魚臺),便接到一個不好的消息。
偵騎飛奔而至,帶來了徐州已經(jīng)失守的消息,“徐州駐防副總兵沈豹叛變投明。”
孔有德正在吃微山湖里捕的燉魚,聽到這話差點卡了喉嚨,扔下筷子,“沈豹叛變投明?他是劉良佐的五虎將之一,看來劉良佐也叛變了!”
“大王英明,劉良佐據(jù)淮安而反,而且還鼓動了幾個舊部一起投降,如今泗州、海州、徐州、清陽皆不戰(zhàn)而降?!?/p>
“傳我命令,立即拔營啟程,火速趕往夏鎮(zhèn)!”
“大王,明賊來勢洶洶,劉賊又反,是否先在此駐扎,急報譚大將軍先?”一名標將提醒他。
“花馬劉算個什么東西,”孔有德不屑道,“這家伙不過是因丟失揚州被朝廷降罪奪職,于是畏懼降敵而已,明賊更沒有能打的。趕緊南下,別讓賊再搶了夏鎮(zhèn)?!?/p>
夏鎮(zhèn)原叫夏村,一個微山湖邊的小村子。
嘉靖末因為新開夏村到南陽的運道,因此夏村成了沿運碼頭,工商業(yè)也就日趨繁榮,到隆慶三年改村為鎮(zhèn)。
同時工部、戶部分司自沽頭村移駐夏鎮(zhèn),從萬歷十六年開始,用時兩年,筑起四面土墻,建起了四座城樓。
周九百余,高二丈五寸。
這里常年駐兵維護漕運,故又稱部城。
夏鎮(zhèn)界連南直和山東,為兩省分治。
鎮(zhèn)北屬山東滕縣地,鎮(zhèn)南卻是南直沛縣管,故有俗語一步兩省三座廟,一條大街兩縣分。
孔有德并沒有把花馬劉放在眼中,也沒有把明軍放在眼中,這位恭順王,原是遼寧鐵嶺礦工,長于弓馬卻不識字,天啟年間后金占領(lǐng)遼沈后,孔有德與其兄孔有性投奔了毛文龍,參與了鎮(zhèn)江大捷,后轉(zhuǎn)進皮島。
也與同鄉(xiāng)耿仲明過從甚密,還拜其為義兄。
孔有德因驍勇善斗、臨陣先登,為諸將冠,毛文龍收他為養(yǎng)孫,賜名毛永詩。
只是后來毛文龍被袁崇煥所殺,孔有德與耿仲明憤憤不滿,最終離開東江投奔了孫元化,最后隨他去了登萊。
當時孫元化崇尚西學(xué),積極打造一支西式火器的新軍,從澳門廣東福建等地采購了許多火器,又招募了不少西洋炮手教頭、工具等到登萊,組建新軍,孔有德成為這支新軍的將領(lǐng)。
崇禎四年,孔有德率新軍渡海去遼東支援作戰(zhàn),結(jié)果遇海上大風返回,轉(zhuǎn)率八百騎陸路支援,路遇風雪,給養(yǎng)不足,士兵路過吳橋時,在地主家吃了雞沒給錢,被訴至孔有德處,孔有德對士兵處以箭支穿耳游營之刑,結(jié)果饑餓憤怒的士兵嘩變,燒了地主莊園,說服了孔有德兵變,殺回登州。
那已經(jīng)是十三年前的事了。
那次登萊兵變最終孔有德還是敗了,率部萬余渡海北投后金,帶去了后金急需的艦隊、紅衣大炮和工匠。
孔有德被授為都元帥,安置遼陽,自成一軍,稱天佑兵。
幾年后,后金改大清國,孔有德更受封恭順王。
此后征朝鮮、攻明朝,孔有德都是充當急先鋒,也屢立戰(zhàn)功,不過韃子對這個恭順王也并不是很信任,基本上沒讓孔有德單獨領(lǐng)過兵。
這次三順王一起出動,可仍隸于譚泰與何洛會這兩一等公之下。
孔有德確實有幾分資格瞧不起文昌伯花馬劉,畢竟他當年縱橫遼東,割據(jù)登萊的時候,劉良佐還沒出頭呢。
他孔有德雖是礦工出身,但打了半輩子仗了。
他曾經(jīng)的對手們是努爾哈赤是皇太極,是朱大典袁崇煥吳三桂是李自成等人,多少豪杰都敗在他手下,他自然瞧不起什么花馬劉和魯監(jiān)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