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范學、丁國恩等杭州十二大家族的當家人坐在總督府衙的待客小花廳里,茶水都涼了,可總督也沒派人來召見。
一坐就是一個多時辰,茶就上了一回,還是最便宜的那種碎末,甚至都不是高沫,做為茶葉大王的許范學豈不知這是最便宜的那種茶沫子,也就是在碼頭路邊按一文錢一壺賣給那些腳夫力工們的,里面往往還會加點鹽,甚至還能續(xù)壺。
這種茶葉都是許家販茶時最后剩下的那些茶碎渣渣,便宜處理掉。
總督居然拿來招待他們。
更可氣的是這么壺碎沫,居然添茶水的都沒。
“是不是嫌咱們送的銀子太少?”
丁國恩問。
“六萬兩銀子呢,不少了啊。”許范學也有些惱,這次各家誰不遭受了一大筆損失,還能拿出六萬兩銀子來打點孝敬,已經(jīng)很表誠意了,總督獨得了一萬五千兩呢,有什么不滿意的?
“我聽說這李總督以前帶兵,作風有些不太好,貪財好搶。”金洞橋徐家的徐家貞道。徐家主要產(chǎn)業(yè)是絲織,擁有大量織機和絲工,也是這次損失最大的,明軍撤離時,強遷走了他家的作坊和工匠師傅們。
雖然他們說遷到舟山的徐家絲織廠,以后跟皇家合營,共贏互利,但徐有貞已經(jīng)直接當這些被搶走了,他也不敢去舟山啊。
好在徐家也是家大業(yè)大,不僅在杭州有產(chǎn)業(yè),在蘇州松江江寧等各處都有產(chǎn)業(yè),甚至各地還置辦了許多田產(chǎn),又有礦山等,又經(jīng)營有錢莊當鋪這些,否則一般人家經(jīng)這一事就敗了。
一條橫江把杭州分為南北兩半,南錢塘縣,北仁和縣,十二大家族分布橫河南北。
明軍短暫收復杭州后,也推行新政,要搞什么重定稅賦,攤丁入畝,征厘金、開工商稅等,一番折騰,基本上每家都收到了催單。
上面羅列著他們歷年積欠,要求他們補繳巨額欠繳稅賦,除了田賦、丁役、雜項等銀,最大筆的是工商等各項稅銀。
其中經(jīng)營茶葉的許家,得補繳巨額茶葉稅,丁家得補經(jīng)營布莊等的,徐家要補絲織作坊等的,反正都欠了大筆。
好在他們很快又走了。
“各位,總督大人召見,隨我來。”
一名總督家丁進來,居高臨下的朝他們道。
許范學也經(jīng)常跟這些小鬼打交道,提前準備了不少散碎銀子,直接把兩顆銀豆子遞過去,一顆一兩。
“哎呀,這不是杭州第一大家族的許員外嘛,多謝打賞啊。”
那家丁說的很大聲,許范學心里罵娘,真是貪的無厭的家伙,只得無奈又掏了三顆銀豆。
那人抓著五顆銀豆子,在手里拋來拋去,好一會才道,“謝了,隨我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