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海站在甲板上,極目遠眺。
藍天碧海,端是好風光,戰船乘風破浪,向北而行,一邊是中原飽受戰火,正是人間煉獄,一邊卻是這海上無限風光,讓人恍惚。
除了此時的朱以海,此時的大明人,面對局勢尤其是對面韃虜,要么就是極端的畏懼,認為八旗無敵,大明必亡不可阻止。還有小部份人則是有些過份的自信,認為東虜終究不過那么二三十萬人口,就算這些年征蒙古威朝鮮,一路打入了關中,那也不過是一時僥幸,現在已經達到極限。
而大明三百年江山,依然還可以重整旗鼓,只要收拾人心,實力仍要強于韃虜,最起碼也可以劃江而治,保東南半壁江山的。
至于說先前一路高歌猛進打進北京城的闖賊李自成,現在已經沒有人再看好他們了,雖然當初闖賊入京時,一路上無數大明的文臣武將選擇投順,許多書生士人也跟著依附,認為江山易主,王朝換姓了。
可現在,大家都認定,那些闖賊西賊都終究是上不得臺面成不得氣候的。
老朱不贊成張名振的過份自信,但也沒有公開打擊他的樂觀,反正在他計劃里,也是要抓緊時間去趟定海和舟山的,甚至在他的計劃里,舟山群島將是現階段抗清的大本營根據地。
所以無論如何,都得抓緊時間去見王之仁和黃斌卿這兩個總兵,還得趕在唐王即位前把兩人招納過來。
“張卿跟王總兵關系很好?”
“嗯,當年在京師胡混的時候,我跟王總兵也算是志氣相投。”
浙江鎮倭總兵官王之仁,有個兄長叫王之心,乃是天啟、崇禎朝的大太監,崇禎年間曾監軍京營、提督東廠。這死太監行事狠辣,他提督東廠時不知道辦過多少冤案,堪稱京師一虎,還攢下了億萬家財,被人暗里稱做太監里成沈之泰等本就早跟他密謀起義,此時也紛紛號召族中子弟和親戚鄉鄰起義,前來匯合。
孫嘉績又立即寫信一封,讓次子去請余姚另一位在籍鄉紳熊汝霖,“雨殷通曉軍事,早年任福建同安知縣時,曾率兵渡海,在廈門大敗荷蘭紅夷鬼,我等舉旗,得讓他來統兵。”
宋念祖此次來紹,沒想到進展的比預計的還要順利,這么快就跟著斬殺了降虜狗官,奪取了余姚城,還有如此激昂的鄉兵。
“監國殿下若聽聞余姚大捷,定當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