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不想今日沈易安在她面前老實得很,低頭了半晌道:“是……是也有這個打算。不過只怕一時半刻也尋不得,但大哥兒那又實耽擱不得了。”他如今這名聲,也知道好人家不肯將女兒嫁過來了。加上他也仍存著逃避的心思,想著拖一日是一日。
周媽媽盯著他看了一會兒,倒也沒有拆穿他,能進步一點就比從前強,將來再慢慢哄轉了便是。便道:“那……也是巧了,如今正好有一個法子,只是少不得要費力打點。”
她這也是之前為自家孫子孫女詢問過,沒成。但現在福昌伯府恰好得用:“上月宮里傳出消息,貴妃娘娘有意為大公主尋幾個伴讀。這大公主你想來也聽說過,先天……略有不足。貴妃娘娘愛之如命,如今十歲了才剛要入學,擬于勛貴之家和京中正三品以上官員家中選幾個小哥兒、小姐兒做伴讀。”
若是能去公主身邊做伴讀,受宮中嬤嬤和大儒的教導,自然是身價倍增了。且有小道消息,這次不僅僅是為大公主選伴讀,也是貴妃娘娘有意捎帶著,給太子殿下選幾位側妃呢。
雖是側妃,但等他日太子登基,也少不了一個妃位。只是如今因太子出了事,暫時擱置了。不過卻于福昌伯府有益,給了沈易安更多打點、謀劃的時間。
沈易安聽了這話,果然心中一喜。
貴妃膝下這位大公主,
沈易安也略知一二。
嘉文帝膝下共有六子兩女,長子李洵為皇后所出,立為太子;次子李湞為淑妃所出,受攝政王與淑妃連累,
十三年前已被廢為庶人,
圈禁于京郊屏山安引寺;三子為寧嬪所出,
未及取大名,
不足一歲為淑妃所害,已經夭折。
之后皇后薨逝,
嘉文帝久不入后宮,直至六年前才于民間選了一次秀女,
后宮中逐漸降生了幾位皇子皇女。
唯有這大公主是個例外。
貴妃入宮兩年,
嘉文帝不曾召見,只命其撫養太子,
一應份例卻是頂級,甚至賞了半幅皇后儀仗。然而第三年中秋過后不久,
貴妃卻有了身孕。
太醫查出喜脈次日,
嘉文帝便降了貴妃為賢妃。有了身孕卻無賞反降,一時宮中、朝中議論紛紛,
連安國公也上書請罪。直到生下了大公主,才又復了貴妃位份,且賞賜了許多東西,
只是將宮殿遷到了更偏僻毓慶宮。
這下所有人都看出來了,
這本是一個嘉文帝不期望出生的孩子。只不過因為生出來是女兒,
對太子起不到半點威脅,才算了。連皇后親妹都尚且如此,倒也歇了一些勛貴大臣送女兒入宮的打算。
之后嘉文帝對大公主倒也算喜愛,
只是仍不召見貴妃。
然而公主漸漸長大,卻顯出要比同齡的孩童遲緩一些,到了四五歲才會說話。如今十歲了才上學,平日里也要比其他孩子更顯“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