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做起來累,賣的也不貴,可確實是給他們的家中添了進項。
而現(xiàn)在黎成周又愿意拿出榨油的方子,難道他們就要因為還沒做出來,就懷疑他?
何況李同那里都已經(jīng)在做工具了——其實榨油的工具做起來沒那么難,至少不比嬰兒車難。只不過村里人了解的不多罷了。
說這話的人其實也只是念叨幾句,也不是真心的,誰不希望自家富裕起來?
雖說現(xiàn)在是跟這村里干,一個村里總有那么幾個偷奸耍滑的,可他們人多戰(zhàn)勝了人少,選的是出多少工分多少錢的上工模式。
這樣他們也不會被人占去太大的便宜。
——至于誰干什么活,村長也說了,第一個月就按抽簽來決定,再往后是誰干得好就一直干,干得不好直接換。
在落花村村民忙活的熱火朝天的時候,村里忽然有了外來人,還說是來收糧食的。
~~~~
自從要蓋作坊,黎成周家邊上天天有人做工。
說實話,吵是吵了點,但想著帶來的好處,一家子都準備忍一忍。再說了,其實村民來做工的時候,也到了他們該起床的時候了。
除了村里安排來擴建作坊的——就在黎家院外往另一邊擴建——還有一部分村民被黎成周雇來干活,蓋新房。
村長做主,來干活的村民由黎成周管飯,但并不給工錢,畢竟村里的作坊,還是因為黎成周才做起來的。
其實村里蓋房,都是大家互相幫忙,真要給工錢的,其實也沒幾個銅板。
而這一次建房,黎成周雖還沒能力建成青磚大瓦房,卻也不打算做草屋了事。
——墻可以是夯土的,但屋頂一定是要蓋瓦的,否則再有一場暴雨,他家里的那些缸缸壇壇的是真遭不住。
只是這一回蓋房是要從挖地基開始,進展就比當初修葺慢得多,等收糧食的人進村,村民們不是在擴棚子,就是在夯土墻。
一個個都灰頭土臉的。
一個小孩一聲“糧商來了”,讓忙碌的人群像是被按下了暫停,他們反應一會兒,這才放下手上的東西,著急忙慌的找那孩子問個清楚。
可別是誆他們的。
雖說今年的糧食因為少雨、因為暴雨而歉收,但他們的筒車立的及時,大部分人家還是保住了去年收成的八成左右。
——繳稅則是按每畝地的收成總和交付一成半。
再刨去被衙役們強行收取的孝敬,他們還能上下六成上下,雖說總量也算不上太多,因為土地的產出上限就在那里。
哪怕是良田,最好的豐年里,最多也就產出兩百七八十斤。
而這些糧,農家也舍不得吃,賣掉以后換上雜糧糊口,才能抱一家老小安穩(wěn)的過這一年。
若是遇上良善的糧商,他們便能多一些積攢。
——若不是因為油坊的事兒,他們這時候也已經(jīng)如其他村一般去尋摸收糧的商販了。
這會兒糧商都入了村,他們怎么能不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