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說不定黎成周還能琢磨出其他什么來。
往日的日子可還長著,他們這不過是剛起了個頭。
但誰要讓他們這好日子的頭都開不好,他這把老骨頭,就敢把對方的頭給開了瓢!
有了這幾番敲打,哪怕有點小心思的,也不敢在眼下就冒頭,黎成周家的修建計劃,還是進行的很順利。
雖是十三家人,但這只代表黎成周“只能”收到十三石豆子,卻不代表干活的人只有十三個。
已經過了春忙季節,大家不那么忙,又想趕緊著修好地方,能學做豆腐,當然是叫上家里能幫忙的人都來。
——當然,除了來學豆腐的主力一人,其余人都是以婦孺為主。因為其他的青壯,除了地里的些許活計,還要負責去別的地方賺錢。
但黎成周家也不負責飯食,所以也不存在婦孺干的少,吃的多。
只要能干活,別傷到自己,黎成周也不能拒絕。
而村里的婦孺,干力所能及的活計,那也很是麻利的,所以不過十幾天的時間,黎成周家不說煥然一新,那也是再也看不出此前破敗的樣子。
這些天,老天爺也給面子,雖然下了兩場小雨,可雨不大且時間還短,基本沒什么影響。
又是最早壘的夯土墻,經過七八天的艷陽,早就曬干了。
房子修好,也就到了學做豆腐的時候了。
一群大老爺們到還有點緊張了,畢竟他們手勁兒大一點,都能把豆腐攥的稀碎。
——黎成周并不在乎是男人來學還是女人來學,但他畢竟是男的,有些嬸子即便是想學,在宣氏都不常出面的情況下,還是歇了心思。
這幾天,黎成周也不能去碼頭做工,白日里修房子不但人多眼雜還有灰塵,也不適合做豆腐。
所以只能連夜做,一方面是要儲存酸漿,另一方面是要做其他東西。
也幸好搭的棚子里,有新的灶,他就將瓦罐、碗筷等東西全都撤了出來,將原本的灶間空出來放做好的豆腐。
十幾個漢子擠在草棚里,就見黎成周從那原本的灶屋里,抱出來一個瓦罐。
“這便是那做豆腐的引子?”已經有人忍不住問出聲來。
這會兒,
抱崽飯
修屋的日子里,黎成周不但要搭把手還要抽空做些其他東西,可謂是忙的不可開交。
宣氏也并不輕松,畢竟她也是這個家的一份子,縱然是有病在身,但也日漸恢復,是無法忍心看著黎成周一個人忙里忙外的。
她重新撿起了刺繡,雖然手藝不如那些專業繡娘精細,卻也有幾分靈氣。當了包銀鐲子買來的材料,被她做出了好些個成品,有手帕、有荷包,余下的材料就拼湊了幾根發帶。
這些東西送到鎮上,也有布莊會收,但價格會偏低一些,畢竟布莊也需賺錢。
宣氏就想著趁著大集賣一賣,大集上或許還會有人賣牛羊乳,若是遇到了,也能給兒子買上一罐進補。
所以,黎淮星醒來時,就身處熱鬧的大集之中。
畢竟,他爹要做買賣,他娘也要賣繡品,不把他這個小家伙帶上,難道還留在家里?
——他們能把家托給人照看,卻舍不得將這個小家伙撒手。
黎成周直接用布兜將他兜在懷里,反正不會放他下地,也就不怕在這熱鬧的大集里走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