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次來的全國各地紅娘代表有幾十個,但姜小慈是年紀最小的,她簡歷上促成的婚姻很亮眼。
研討會上,大家說著各自的經驗,負責人看到電視臺記者,正對著講話人錄制,連忙開口,把姜小慈點出來。
“坐末尾那個小姑娘,你叫什么來著?”
“姜小慈,我來自云城,參加工作半年不到。”姜小慈站了起來,清脆甜美的聲音,一下子蓋過了所有聲音。
電視臺記者立刻將鏡頭,對準了這個大方不怯場的小姑娘。
負責人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笑道:“這么短的時間,做了十幾樁媒,聽說里面還有兩個考上了大學,一個還是京大的,你真了不起,說說你總結的經驗。”
姜小慈心想,怎么在老家給姑姑和小叔做的媒,也算上了呀?
她當然不能說紅線的事,但也有一套總結的經驗。
她道:“我給人做媒,有幾個原則,首先,把男女雙方的要求問清楚,我每次都鼓勵他們大膽說出各自需求,問得清清楚楚。”
“然后,雙方的家庭關系也要核實準確,兄弟姐妹多少,家里父母怎么看待,最后,再從手里有的會員當中,挑選條件相互符合的介紹,這樣成功率會大一點。”
她一個小姑娘,在鏡頭面前夸夸其談,惹來幾句質疑:“你這個太復雜了,一個個核查家庭關系,得多少功夫?”
姜小慈不覺得麻煩:“一開始是費一點勁,有時候怕人家故意只說好的,不說壞的,我們還要核實好幾趟呢。”
她接著說好處:“口碑做出來之后,過來登記的會員越來越多,有了這么大的會員庫之后,再做媒就方便很多,出錯率也降低了很多,對我們只是普通一樁工作,但是對相親雙方,那是一輩子的事,馬虎不得。”
這幾句話說出來,會場陸續(xù)響起掌聲,連采訪的記者,都忍不住騰出手鼓掌。
負責人帶頭鼓掌后,放下雙手,夸贊道:“看,還是她們年輕人有更科學的辦法,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經驗,有時候不看年齡,只要是好的,大家一起學習。”
研討會開了兩天,第三天,只有三分之一留了下來,去幾個有代表性的婚介所參觀學習。
姜小慈的采訪在電視臺播出的這天,安排去學習的婚介所也定了下來,就在離謝奶奶家最近的一家婚介所。
采訪是錄播的,姜
小慈半天上課,半天去婚介所,第一天去學習,也是她上電視的日子,家里人特意找了有電視機的人家,圍著一起看了謝奶奶提前電話說好的時間段節(jié)目。
顧聞英很開心:“小慈自己也不知看到沒有?”
何素文可自豪了:“這可是咱們家第一個受采訪的。”
姜云重道:“你們看著,我去喊韓景源,這幾天,小慈每次打電話到派出所都要找他說話,到底誰才是親哥,等她回來,我一定要問問。”
幾個大人都看著姜云重。
姜云重被看的不自在:“怎么了,你們懷疑姜小慈和韓景源有什么?那不可能,我們天天破案、調解糾紛,累的腦子麻的,哪有時間想別的,他不會有你們認為的想法,這點我相信的。”
姜衛(wèi)海說:“其實我覺得韓景源不錯,從小看著長大,又是本地的,難道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