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
有可能
這不能算作一座城,因為進關口之后會發現,其他三面沒有圍墻。
里面田野阡陌,完全是個農村的模樣。
倒像是個村鎮。
路是土路,兩邊是農田,更遠一點的地方是房子。
房子也沒有規律,東一棟,西一座,等走近以后,便發現最寬的一條路被壓得很平整,不像剛過關口的土路,目光一掃就能看到個坑。
進入主路后,人便也多了。
房屋上掛著幌子,不是漢字就是符號。
最常見的是“食”和“當”,符號也能一眼看懂,畫著一個碗的是飯館,畫著酒壺的是酒館……
這里的房屋多為木制,即便是土造,顏色也與中原的大不相同,很有異域風。
最讓他們感覺到不同的是,進入這里后見到的人,腳上都穿著木屐。
不論男人,還是女人,吧嗒吧嗒的聲音從不同的地方傳入他們耳中。
一行人這才有了“哦,我們出國了”的感覺。
雖然進入倭國有一段時間了,但他們見到絕大多數人都是光著腳,或是穿草鞋。
之前感受不深,現在猛地回想,潘筠才發覺,只有一條健仁這樣的人材穿木屐,而在高知縣碼頭和野坂港口見到的平民,六成光腳,三成九穿著草鞋,剩下01就是本山家和土豪那樣的人,才拖著木屐吧嗒吧嗒……
潘筠目光下落,落在這里的人的腳上,再從腳一點一點往上看。
發現這里的人褲子和裙子也比較長,衣袖也是長的,能夠將人體完全的包裹起來。
衣服的顏色也比之前到過的地方要鮮艷一些,可以看到好幾種顏色。
潘筠得出結論:“這里的人很富裕,日子過得很好啊。”
一條健仁快步過來,躬身道:“貴人,我找到了客棧,請隨我來。”
王璁剛跟著一條健仁學到了在這里找住宿的技巧,忍不住拉著陶巖柏嘀嘀咕咕:“我們不是住的普通客棧……”
陶巖柏:“那是什么客棧?”
“沒有標記是客棧的客棧,我看著,倒跟租房子一樣了,”王璁道:“沒有標記,也沒有人熱情招呼,原來還可以那樣去找地方……”
據一條健仁說,這邊的客棧大多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