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站市場管理處的人就在旁邊看著,見地上一臟,就給開了罰款單子。
砸是他們砸,罰單也是他們開的,張玉嬌有嘴都沒處說理去。
張玉嬌回到家以后,越想越生氣,病了一場,家里的攤子沒開,一想到借的債就壓力山大,這個時候王盛跟她說起有人要租他們家做店鋪的事,張玉嬌把心一橫:“咱們干脆自己開店。”
菊子的店就開在隔壁,樓小喬又在老房子那邊起新房子了,這次的房子蓋的更好一些,那邊的面積要更大些,完全是對標著單身公寓來蓋的,兩頭是一房一廳,中間是帶著衛生間的單間,足以卷死這一帶的房東們了。
一樓還是打算做店鋪租出去的,所以門臉那里分出來兩間,對著街道外面的,是個敞開的大門臉。
一樓二樓中間有樓梯,是通的,而三樓以上都是租房,這一棟房子更大一些,單層面積都有兩百平,加上裝修,六層都搞完,至少也要二十幾萬了。
房子一動工,就引來一陣轟動。
大家的
軍訓一過,大一的新生們都開始忙起來。
樓小喬他們也不例外,同一屆的新生有人開玩笑說走出高考這個火坑,又來到下一個火坑。
但其實比高考前還是好很多的,至少周末兩天能安排下自己的事。
這個時候,菊子家的網吧生意淡了下來,白天基本上沒學生來網吧玩。
菊子家不得不改變策略,把上下午上課的時段,改成低峰時段,這個時候上網一小時一塊錢,這到間接的吸引了不少人來這邊玩,不過都不是大學生,而是村里一些年輕無所事事的人,這樣一搞,倒把這一代的人氣徹底帶起來了,就算是只有三十臺機子,有人上網也有人在后頭看著,這年頭網吧也是稀罕物,跟前幾年游戲廳的熱度差不多。
菊子賺的盆滿缽滿,生意竟然比她預期的要好。
而且網吧現在屬于沒競爭的產業,暫時這一片也就只有這三十臺電腦,縣城上網除了晚上包夜,白天可沒什么低峰價格。
張玉嬌的餐館,差不多花了一個多月□□準備,總算是在國慶節過后正式開了張。
規模搞的不是很大,就打算做個家常菜館,不過里面有個小包間,可以接一桌兩桌的小型聚會,如果要包場子也可以,這些要提前預定,餐館開業前,王盛還去學校發了一陣傳單,搞了個活動,等到開業那天,來的人果然不少。
大概十一點半開始,陸續有班級開始下課,就有人從學校外面出來。
有些是習慣性在這條街找吃的,從開學以后,來這里擺攤的人不少,但大部分都是些做小吃食的流動攤子,就比如涼皮涼面炸雞柳涼菜這些,這種偶爾吃個一頓兩頓也還行,但要是頓頓吃,大部分南方人還是更喜歡米飯多些,這些東西也只能做個換口味的而已。
所以張玉嬌家的家常菜館,在這些小攤子里面就特別顯眼。
她宣傳的早,不少人其實都知道了,本來期望值不是很高,還是被香味所吸引了。
價格且不說,味道就很吸引人,畢竟是大火現炒出來的,空氣里都帶著家常菜的香味,有些人是從進這個學校開始,就沒什么吃過幾頓好點的家常菜,畢竟這里不像省城那么方便覓食,于是炒菜館在一堆餐飲店里面就格外顯眼一些。
張玉嬌笑著迎客,王盛就負責打雜,上菜打掃一應事情都是他來做,剛開始兩口子還能照應的過來,但十二點一到,學校放學的大部分一出來,客人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