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都是來打聽資料的。
廠里的人不知道多少年都沒見過這種場景了,忙請人進去坐著等,杜娟親自出來,一家一家的統計需求,他們要求也不高,有現貨但現款現結。
業務過來統計數據,財務直接把收銀挪去了大門口的一間房,方便人結賬,今天來的都是新都附近的幾個文具店老板,杜娟不指望他們能拿多少份的貨,但業務員轉了一圈,回來就跟杜娟說:“光今天這些人,都要了四千多冊,咱們有裝訂出來有這么多嗎?”
杜娟都覺得暈陶陶的,四千多冊是什么概念,四千多冊他們要賺多少錢?
所以說,潑天的富貴終于要輪到他們廠了嗎?
杜娟再三跟自己說要淡定,
為了給這一套資料保質保量保時效,新都印刷廠把很多新的業務暫時停了,整個工廠都在為這一冊書努力,幾乎是開動全部的火里滿足這一冊書的印刷需求。
最近他們從造紙廠拿走的貨也很多,還從陳妮那里拿到了一個很合適的進貨價格,至少一季度的營業收入是很可觀。
側面來看,今年造紙廠的業務也不錯嘛。
想想去年看隔壁兄弟單位忙到飛起,自家卻只能喝點湯,尤其到了今年以后,別的國企都開始倒閉的倒閉,下崗的下崗,他們單位卻在一季度拉了個業務上的轉折點,放誰身上不興奮?
但偏偏這個時候,廠里還有懶怠的老員工,偷奸耍滑混日子的,這個時候可是照妖鏡,情節嚴重的開除,屢勸不聽的內退,跟不上節奏的下崗,印刷廠又在這一波業務提高中,裁剪了一批人,廠子里頭的活力馬上就激發起來了。
生產節奏快了三倍,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業務上門,又有新的銷售量出去,很快第二版的二十萬冊,幾乎都沒在廠里形成庫存,印多少出多少,很快就被銷了出去。
這一次,除了本省的那些書商,更多的是臨近省份的來訂貨,有些連人都沒過來,問好出貨時間,打了錢讓廠里把貨寄過來就行,像樓小喬說的那樣,過了四月份,來廠里訂貨的也漸漸少了。
都不用樓小喬出去問,她只問了姚娟,就大概能了解這冊資料的銷售情況。
“謝謝你啊,你可真厲害,我那個同學收到資料以后,馬上就分給他們班同學了,聽說貴省最近才有書店賣這個資料,但他們已經學了半個多月了,能早點學,那還是比晚一點學好很多。”姚娟絮絮叨叨的說:“現在這資料在貴省也不難買了。”
四月份開始,廠里就只賣庫存的一些貨。
樓小喬明白,今年的高考生是能買的也都買了。
先把今年的賣穩了,擴大了影響力,才有下一輪的銷量,這個時候樓小喬跟齊老師的錢包也都鼓了。
出版社在齊老師離婚大概半個月后,匯過去第一批版稅,扣除個人所得稅,大概有十二萬塊錢。
兩人好好談了一次,齊老師不計較房子,王健也就不跟她算稿費,其實王健也沒想到過她的稿費會有這么多,還有一宗,這會兒的男人,哪怕再多毛病,大多都不會找女人要錢,尤其王健還是個大男子主義的人,齊老師哪怕賺的再多,她也只會留給女兒,想到這點王健便也沒算那么清楚。
齊老師拿到了這筆錢,還專門跑來新都找了樓小喬。
風和日麗,齊老師看著精神狀態也不錯,兩人找了個小館子,齊老師頭一回主動要了一瓶啤酒,兩人叫了幾個下酒菜,酒杯碰著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