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她不懂便不多說,除了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堅持外,其他都很聽業內專業人員的意見。
譬如內容。
明驪跟祝寒星聊過,
也看過演藝圈經紀公司的經營模式,
大多是靠培養頭部賺錢。
這種把寶押在一個人身上的風險太大了,
以前的「星晚」不就這種模式?
獨木難支的道理放在哪里都適用。
所以明驪堅持要把「星晚」做兩個方向,
一個是藝人,一個是內容,
前期哪怕再難都要做起來。
而現在,她們已經度過了最難的階段。
如今擺在明驪桌上的提案已經是篩選過兩輪的了,
都是為內容這個大方向提的建議。
明驪的想法很簡單,要有自己的導演、編劇、制片,「星晚」不僅能培養藝人,更能為藝人提供一個平臺。
明驪讓林恂把新的文件放在桌上,又問起林恂對于內容的意見。
林恂是偏保守的,現在市面上的影視劇原創少,并不是不做,而是市場風險巨大,稍有不慎幾個億賠進去了。所以我們可以買一些ip囤著,這里有一份提案我看過,用了紅色便簽標記,這個里的ip,我認為還是性價比高一些。
明驪翻到那份文件,看見了一些挺眼熟的名字,還有雪山之巔。
很有意思,在她那一欄后邊標著《未知》。
明驪問:是她的書就叫未知,還是這書還不知道寫什么?
后者。林恂最近做了很多功課,以前她很少看文學作品,更遑論網絡小說,最近對這些簡直是如數家珍,雪山之巔是國內暢銷書作者,微博粉絲四百萬,幾乎所有書的版權都賣掉了,這個應該指代的是她還沒開的新書。
明驪:
這不就相當于買個未成形的胚胎?明驪說:連什么模樣都不知道就簽?真是敢想啊。
據我所知,業內這么做的不少。林恂頓了下:畢竟雪山之巔的知名度擺在那,只要是她的作品都會有人買單。
價格肯定不會便宜咯。明驪說。
林恂還未詢價,只道:應當會比她之前賣得便宜些,先下手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