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是這些商界新貴中最低調的一個,他今年剛剛三十五歲,已經在互聯網、清潔能源和太空領域取得相當大的成功,2001年參與創辦國際貿易支付工具“paypal”;2002年投資1億美元創辦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出任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2004年向特斯拉汽車公司投資630萬美元,出任該公司董事長;去年2006年,投資1000萬美元與合伙人聯合創辦了光伏發電企業太陽城公司。埃隆·馬斯克能夠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績,傳說他擁有與科技傳奇巨人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1943年)一樣,可以直接在腦海中直接將最合適的解決方法生成,然后通過制造工藝轉化為成品。
劉潤新和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聊了一會兒與國內影視圈的合作之后,主動與埃隆·馬斯克聊起了他的新能源汽車。此時特斯拉僅有的一款兩門運動型跑車roadster已經有了樣車,劉潤新的產業規劃中雖然沒有關于新能源汽車的規劃,但是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知識儲備已經在他的廣域思維中展開,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電池、電機、電控,普通人研究只能就一個領域深入展開,而劉潤新則可以同時以極高的科研水平同時開展研究,同時連配套的軟件、外觀設計也在他的腦海中占據了幾個廣域思維。
于是,埃隆·馬斯克很快認識到劉潤新具有的專業素養,他試探著問了幾個更加專業、關于的電池材料的問題,早在十年前,24歲的埃隆·馬斯克便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材料科學和應用物理博士課程,他對材料科學及應用物理有著極深的興趣與造詣,但與劉潤新一交談,他們才發現對方似乎擁有相似的能力,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他們仿佛能將各種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與埃隆·馬斯克不同之外在于,劉潤新在洞察力之外還有廣域思維能力及維次引用能力這樣的強大天賦。
與馬斯克種族、膚色、風俗習慣雖然不同,但兩人探究事物本質的心并沒有差異,如果說喬布斯和劉潤新只是在經濟利益上相互利用,馬斯克和劉潤新有許多共同語言。
“劉先生,既然你也有志于新能源革命,不如干脆來特斯拉工作,我可以將cto這個職位交給你。”埃隆·馬斯克向劉潤新發出誠摯的邀請。
埃隆·馬斯克的善意被喬布斯、比爾等人聽得真切,他們與埃隆·馬斯克一樣知道劉潤新乃是財富場的新貴,但從來沒有想過將其招至自己麾下,而埃隆·馬斯克卻有一種特殊的魅力,為了達到目的,根本不會顧及雙方的地位相差無幾。
“埃隆,劉先生在短短幾個月內積攢了大量的財富,成為最年輕的億萬富翁,讓他參與投資你的公司還可以,難道你還想讓這樣的年輕人成為你的員工?!”喬布斯笑道。
埃隆·馬斯克尷尬地解釋道,“史蒂夫,我能感覺到劉和我一樣,是做事業的人,發展新能源能為我們子孫后代留下更美好的未來。”
喬布斯和比爾蓋茨相視一眼,都想到了同樣一件事情。而這時,與這件事情相關聯的斯蒂芬金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斯蒂芬金端著紅酒杯過來和幾位老朋友打了個招呼,在眾人神色各異的目光中和劉潤新說:“劉先生,有幾位華盛頓的朋友想見你。”
劉潤新聞言略有些驚奇,向眾人略微彎腰致歉后跟著斯蒂芬金走向一個單獨的休息室。
等劉潤新走后,一直悶著喝酒的詹姆斯·卡梅隆終于忍不住好奇地問:“史蒂夫,那個劉先生是什么來頭,怎么大家都認識?”
雖然這里有兩個史蒂夫,但是正在發呆的喬布斯明顯不是卡梅隆提問的對象。
“你一直悶著頭在澳大利亞拍那部阿凡達,估計離我們這個世界越來越遠了。”斯皮爾伯格一邊開著玩笑,一邊說,“你總聽說過兄弟會在一個月間被一個亞洲莊家徹底覆滅的事兒吧。”
“難道是剛才那個年輕人?”卡梅隆吸了一口涼氣驚訝地說。
比爾蓋茨神色復雜地悄聲對巴菲特說,“沃倫,難道組織會選中他?”
“不應該,但是斯蒂芬找上那個劉,又能有什么好事兒?!”巴菲特一樣以微不可聞的說。
他們兩個世界最富有的人都沒有聽到旁邊的喬布斯低不可聞的嘆息聲,“可惜!”
…………
劉潤新進入小休息室,發現只有斯蒂芬金跟了進來,并沒有任何所謂的“華盛頓的朋友”,便有些不快地說,“斯蒂芬,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