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新連著一個星期撥打徐婉兒的電話,一直是關機,估計徐婉兒到了美國后遲早會更換為新號碼,只好過段時間等張少華消氣后再問了。
學校運動會結束后的地成為吳可問的助手,輔助吳可問進行運動員的體能訓練。
每天清晨進行一組5000米跑;每天上午例行的有蛙跳100次,舉杠鈴100次,俯臥撐200次,然后繼續進行一組5000米跑。以上體能訓練僅僅是為了提高個人的身體素質,真正的短跑訓練是重點,由吳可問親自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摳,從反應能力到協調能力,根據不同隊員的特點采用不用的訓練方法。
起初幾天,劉潤新根本就沒有在意這些體能訓練,在他看來這些訓練都是小case,雖然難免有些累乏,但是相對其它隊友,還是很輕松完成了每一個訓練科目。一個星期后,每名隊員在現有訓練基礎上,每條腿增加5公斤的負重,劉潤新真正體驗到了自己的極限,和其它隊員一樣也是不可避免產生了懈怠情緒,大家都認為這么做沒有意義,短跑運動員就是十來秒的事兒,有爆發力就可以了。
與隊員們一起進行訓練的吳可問二話不說,把自己褲腿里的負重解下來,原來一直以來吳可問自己每條腿上面都有20公斤的負重。大家象看一個怪物一樣看著吳教練。
吳可問耐心地說:“前段時間在體工隊進行訓練時,我對大家要求確實不夠嚴格,我自己做的也不夠,我搞了一輩子短跑,各種訓練方法我都學習過,也實踐過。最終發現,方法都是次要的,關鍵還是運動員的個人素質。沒有見識劉潤新的百米跑之前,我認為自己的訓練還是比較科學,大家也注意到上個星期劉潤新很輕松地做完了所有的體能訓練,而其它人完成起來就比較費勁兒,這說明什么?說明劉潤新百米跑的好,其基礎是個人的身體素質優秀。怎么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只有通過不斷地高負荷訓練才可以。離省運會沒有多久了,每兩個星期遞增5公斤,直到20公斤為止,我年輕時候打下的基礎好,我從一開始就采用20公斤的負重。”
運動員喘著粗氣默不作聲,幾天后,有的運動員告別了短跑集訓隊,回到自己原來的工作崗位,但是同樣有更多的新人進入了集訓隊,經過近半個月的訓練,所有的隊員都發現自己的耐力、爆發力有明顯的提高,表現在100米跑道上就是起跑更加有力、途中跑也可以拼一把加點勁兒。
在這種新陳代謝的訓練環境下,有十幾名隊員一直堅持了下來,其中就有劉潤新、白向東和高樹堃,牛明雖然不是集訓隊的隊員,但是借助地利的方便也跟著訓練了一個星期,但是最終沒能堅持下來,成績也達不到省集訓隊的最低門檻,漸漸地放棄了跟訓。
劉潤新適應了5公斤的負重后,主動要求直接加碼到20公斤負重,在體能訓練時的成績,一下子從第一名滑落到倒數幾位。白向東猶豫了半天,還是沒有勇氣主動要求加碼。
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還要繼續,為了可以早些完成每天例行的訓練,劉潤新節約了每組訓練之間的等待時間,每天把體能訓練和短跑訓練緊湊地完成后也就是九點多一點,每次在大家羨慕的目光里離開訓練場后,吳可問總要強調一句:“看看什么是實力?經過高強度體能訓練后,還能跑進10秒7,你們哪一位可以做的到,你們要是能做的到,也可以提前完成訓練做自己的事情。”
白向東擦擦汗水,他現在對自己的進步已經很滿意了,最佳狀態時他估計自己能跑進10秒7,就是現在這種狀態,自己的成績也在11秒左右。比剛參加訓練時強許多,劉潤新的特例僅僅是特例而已,比自己能抗、比自己能忍,可是每加一次負重,自己的腿就仿佛邁不動了,而劉潤新居然能一下子加到2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