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給耿文華透漏個信息,若是耿文華愿意呢,就提點提點老九福晉,若是耿文華不愿意,干脆不見老九福晉也是一樣的。
耿文華忙點頭應(yīng)了,她倒是不太想見老九福晉呢,她最怕有人到自己面前哭求了。應(yīng)吧,那老九屬于罪有應(yīng)得,死了也活該的那種,她不能因為老九福晉哭的可憐,就給她想辦法求情。不應(yīng)吧,好像自己多鐵石心腸一樣。
但老九福晉送來了一張圖紙。
是耿文華現(xiàn)在正發(fā)愁的一件事情的圖紙——流水線。
流水線做成一件衣服的時間之所以比人工的短,是兩方面原因,一個人手熟練,裁剪是裁剪,縫合是縫合,只要熟練,閉著眼睛都能做,那自然是能提高效率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工具方面的。比如說,手工做的,你一個人只做一件兒,裁剪縫合,按照順序來就行了。但若是流水線上的,那一個人負責畫線,一疊
布料放在一起,有裁剪刀足夠鋒利的話,就啪嗒一下,一次性是能裁剪重疊起來的十張二十張,甚至三十張布料的。
也就是說,你人工裁剪一張,這裁剪刀能裁剪三十張,甚至不用拐彎之類的額外操作,能裁剪六十張。
如此一來,一個裁剪工人搭配三十個縫合工人,那是不是一次性就能做出來三十件衣服了?
但裁剪刀這東西,耿文華并不曾見過,她也沒有上紡織廠工作過啊。她現(xiàn)在就是單純靠想想,什么房梁上懸掛斧頭,一斧頭下來剁開那布料,什么弄個鍘刀,一鍘刀下去切開那些布料……想象就是想象,現(xiàn)實中這些是不能用的。
斧頭掉下來是剁不開布料的,甚至有可能會誤傷到人。鍘刀倒是好想法,可惜切開的布料會有失誤,到下面的那一層,可能誤差就會更大,她要給衣服固定大小,那尺寸方面就不能有太大的失誤。
九福晉給送來的圖紙,類似于鍘刀,但下面卻是十分平整,也就是將布料放上去,是能固定住的,不會讓布料有任何的偏移,然后再切開一層布料之后,旁邊滾輪會將布料給帶走,也就是說第二層會變成第一層,如此一來就會避免因為內(nèi)陷或者外裂帶來的誤差。
再者,這個刀頭是滾動的,也就是說,并不用人工很費力氣的來壓鍘刀,而是人站在一邊腳踩下面的機關(guān),上面刀頭就會滾動起來,工人只要將布料放好,刀頭滾過去,就已經(jīng)是裁剪好了的。
這個圖紙,看的耿文華很是心動。
耿文華呢,還是個小有堅持的人,圖紙不是她自己的,她就要買下來。所以,這九福晉是不見也得見了。
九福晉剛從保定回來,也不知道是哭過還是如何,臉上略有些浮腫,人看著也有幾分憔悴。耿文華看一眼就覺得,真是可憐。以前也是個明媚艷麗的人呢,有錢有勢的……
正想著,九福晉就噗通一聲跪下來了。耿文華趕緊讓知春來攙扶:“不用如此……你有什么事兒,只管說就是了,若是為爵位的事兒,那就不用張口了,我也沒什么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