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開始沒把握,所以只用了一點點兒來做實驗。
最后大概是得到了三十斤的紅薯淀粉,淀粉還要再做成粉條。到這一步,她就有點兒抓瞎,可又想到藕粉沖泡的法子,就決定試一試這熱水凝固。
于是,架鍋燒水,一開始是水瓢扔進去,然后是想辦法捏成面條形狀的,再然后才是漏瓢。
等和她見過的紅薯粉條差不多類似了,她才算是松口氣,到這一步,應該是可以了吧?
她就安心的帶著新鮮紅薯回王府了,順便將這粉條帶回來,準備晚上煮一鍋,讓府里的人都吃個新鮮。
可是等廚房做好了端上來了,耿文華就傻眼了,為什么呢?因為鍋里的不是她想象中的一根根分明的粉條,而是一堆的……不知道什么東西。
她拿勺子挖了一塊兒,就有些不忍直視了,稀里糊涂不是一種態度,而是一種狀態,就是現在鍋里那一堆東西的狀態。
閉著眼睛塞到嘴里,然后,就頓住了,怎么說呢,看著不好看,但是這味道,居然還可以?
她又仔細品嘗了一下,就嘆氣,味道不錯是大廚的本事,并不是粉條本身的能耐啊。那百姓家,就跟胤禛說的那樣,誰家那油鹽糖是隨便用的?可這東西想要做的好吃,沒有這三樣,那食材本身的味道就很重要了。
粉條這東西之所以好吃,一個是筋道有彈性,另一個也是適配性好。就是不管放在什么菜里面,粉條都能有一種很搭,但又不會被疏忽的味道彰顯出來。就比如說,燉白菜放粉條好吃,燉肉放粉條也好吃,燉豆腐也可以放,燉海鮮也能放。
這會兒好吃的不是紅薯粉,這就表示這東西,她沒給弄好。
正在發愁,胤禛就過來了:“在書房那邊看見了這東西,是你新搗鼓出來的?就是之前說的,用紅薯做的?”
“是,沒做好,我想象中,該是和面條一樣,干蹦蹦的,隨吃隨拿。”耿文華嘆口氣說道:“現下這種算是失敗了,應該是紅薯淀粉里面,還需得摻一種什么東西才行。”
這樣才能塑性。
胤禛沉吟了片刻:“回頭我找人問問。”
頓了頓,他抬手在耿文華腦袋上揉了一把:“你已經做的很好了,在你之前,并沒有人想到要做這個東西吃。除了這個粉條,紅薯還有別的吃法嗎?”
“有是有,但是都不太適合普通百姓吃。”耿文華笑著說到:“我在莊子上的時候做過一個拔絲紅薯,味道還是很不錯的。”
紅薯和土豆很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味道和口感了,紅薯是甜口的,這種東西做菜肯定是不能往咸了做,不然又甜又咸的,大部分的人是接受不了這個口味的。
一道菜想要好吃,你得考慮大眾口味,而不是只能滿足小眾口味。
另外呢,紅薯還可以炸紅薯餅吃,甜滋滋的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