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知會有德之神,告知他們,伏龍觀這一代的傳人打算做這件事,講清緣由,說明后果。也要知會無德之神,伏龍觀要對你們下手了,若有相斗之心請先做好準備,若無相斗之心,自認是遭殃的那個,也請認命。
大道之事,向來光明正大。
鹿鳴山乃道教名山,山中正統(tǒng)道觀大大小小上百間,供奉著整個道教體系最全的神靈。
幾個月來,燕子沒有閑著,除了被三花娘娘強行拉著講話,打坐修行與練習(xí)法術(shù),也常常像是三花娘娘外出捕獵玩耍一樣,遨游天地,將云頂山四面八方的路線大致看了個遍。
這其實是他細心的體現(xiàn)——
當(dāng)?shù)廊艘ヂ锅Q山時,三花娘娘便再也無需時時停下問路,只需燕子飛在前面,白鶴跟在后頭,便能一路直去鹿鳴山。
早上辭別云頂山。
下午便到奉天觀。
道人自然沒有駕鶴直達,那樣既太招搖,也不禮貌,而是如同尋常三花娘娘問路一般,在鹿鳴山背后的深山中停下來,然后再步行前去。
鹿鳴山是大山,既有前山后山,山頭也是一座又一座,山中許多道觀,有大有小,也有許多茅廬隱士。奉天觀是鹿鳴山中名聲最顯的,本身就以盛出幕僚謀士而聞名,自從出了個長元子,出任國師以后,在天下道人間的名氣便徹底壓過了青成山、真山上的道觀們。
當(dāng)今國師妙華子,雖未在鹿鳴山奉天觀修行,卻師從上一任國師,便也算是奉天觀的傳承。
因此鹿鳴山修了又修,越顯豪華,哪怕遠在深山,前來上香、卜算、求學(xué)問道的人仍然絡(luò)繹不絕,其熱鬧不輸于城中道觀。
宋游一身發(fā)白的舊道袍,挎著褡褳,帶著一只貓兒一只燕子,踏入道觀山門。
照例有人來迎接于他。
迎他的是個年輕道士,許是鹿鳴山上道觀太多,常有道人前來奉天觀拜訪,許是奉天觀太過有名,別處也常有道人前來,看見宋游陌生,他的態(tài)度稱不上恭敬,禮節(jié)之中也有些敷衍:“道長怎么稱呼?從何處來?前來找誰?”
“在下姓宋名游,來自逸州靈泉縣,陰陽山伏龍觀,慕名前來貴觀拜訪,還請道友通報一聲?!?/p>
“陰陽山伏龍觀?”
年輕道士頓時愣住了。
不愧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于推演卜算、治國謀事聞名的奉天觀,只是一個年輕道士,居然也認得伏龍觀。
“尊駕稍候!”
年輕道士深深行禮,快步往里走。
沒有多時——
“咚!”
奉天觀中響起了震耳的迎客鐘聲。
山上香客游人、哪怕是深山之中別的道觀,聽見來自奉天觀的迎客鐘。也都為之驚訝。
觀中道人齊出,同迎宋游。
“不知伏龍觀道長來訪,有失遠迎?!币幻系佬卸Y著說,“貧道朱成子,是奉天觀如今的觀主?!?/p>
“在下姓宋名游,字夢來,暫無道號。”宋游也客客氣氣的回禮,“觀主客氣了,只是剛好路過平州,剛好要找一間道觀上一炷香,記得平州有一鹿鳴山,鹿鳴山上有一奉天觀,乃是曾經(jīng)國師修行所在,于是慕名前來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