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兒子沒還?”
“正是!他的兒子沒有他那么講信用,聽說這把刀這么厲害,等把老子埋了之后,就把刀藏了起來,自己也去了很遠的地方。那水神再厲害也不能跑到離江水很遠的地方去找他啊?!钡昙抑v得興致勃勃,眉飛色舞,“后來水神大怒,隱江就改了道,不知沖垮了多少田地,好多人都遭了殃,再后來據說水神就被老天給收了,那家人這才又回到鄭溪,后來還當了官?!?/p>
店家講得興起,宋游也聽得津津有味。
哪怕店家口音重,說得模糊,不過半聽半猜,也差不多能知曉意思。
這種故事聽來有種明顯的古典風味。
古典之處在于一切都很簡單,也很缺乏細節,但若是自己去填充,去想象,便是妙趣無窮。
在那年頭的民間怪談中,人們好像格外注重信義名節,信任一個人很簡單,欺騙一個人也很簡單,固然有那年頭的人更單純的原因,不過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在幾百上千年的傳聞中丟失了細節。
就好比沒有人知道水神為何找上伯樹,又是怎么說服他的,雙方有什么利益交換,最后伯樹的兒子又是怎么逃脫的水神追捕,水神又是如何因此一步步被天宮罷黜的。
就包括伯樹去海邊。
故事中好似今天出發,明天就到了,其實宋游知道,這里離海還有上千里,山水重重,煙瘴彌漫,其實走起來十分艱難。
簡單化了,就變得浪漫。
宋游品味了一會兒,這才又問:“方才店家說,他們家當了官,還有后人傳下來,也是有名有姓的?”
“因為水神沒了,隱江就經常變臉,江里邊又常常有些水鬼水妖害人,甚至有的還爬上岸來害人,那姓鄭的一家人得了水神的刀子,就能夠命令隱江的水,水妖水鬼也都害怕,后來官府就封他做了官,專管隱江的水。”
“后來呢?”
“后來這家人越坐越大,枝繁葉茂,只是后來子孫無能,一代比一代的法術低,那刀子也沒有以前威力大了。再到后來,太祖起兵,說是從這里過的時候,軍隊扎在城外,太祖就住在他們家里,當時的鄭家家主和太祖吃了一頓飯,就跟著太祖走了,再也沒回來過。”
“跟著太祖走了?”
“那可不?”
“從龍之功啊……”
“啊?”
“從龍之功,就是跟著皇帝打天下的人,功勞很大。”
“可不是嘛!”
“這家人還在嗎?”
“還在啊,現在也是咱們鄭溪的
鏢師偶遇
鄭家家主攜分水刀從龍而去……
宋游一邊吃著貓耳朵一邊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