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先生倒酒來!”
“有一條件。”
“先生請講。”
“我說一件故事,足下也得說一件,如此兩清,各不相欠。”
“一言為定!”
“我便先講那遁地賊人。”
“洗耳恭聽。”
“這要從好幾年前說起,那賊人原本姓莫,家住逸都城外,蓮花村,本是一落魄書生……”
宋游聲音不大,細細的講來。
整體參考了張老先生的故事結構,從記憶中翻出來復述,自然也就帶了自己的味道。同時省略了張老先生那些說書技巧、語氣詞,而變得像是尋常街坊黃昏時坐在村口榕樹下與你講起前段時間就發生在身邊的故事。
書生聽得如癡如醉,沉迷不已。
就是其余那一家三口,也忍不住坐在船艙里聽,小女孩兒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想來心中也有了個充滿玄妙的世界了吧?
講完正好聞見粥香,先吃早飯。
清粥寡淡,卻正好適宜這江上寒冷的早晨。
飯后輪到書生還故事了。
“在下游歷陽州之時,曾在一高山隱士口中聽過一個故事。”
“請說。”
“說在幾百年前,陽州遠無此時繁華,甚至有大妖盤踞,離了道路的所有山嶺都是大妖的獵場,還常有山妖下山害人。恰逢前朝末年,政局混亂民不聊生,此時有一道人途經此處,身負青玉寶劍,在黑獨山上與那妖魔周旋了整整半年,將之斬于劍下,此后陽州方才太平。”
因為缺了細節,書生的故事要簡短許多:“而那道士,聽說就出自伏龍觀。至于伏龍觀到底在哪,故事里沒有,也無人知道,在下是從另外的故事里聽過陰陽山伏龍觀的名字,才大膽猜想,也許是同一座道觀。”
“好。”
宋游露出無奈之色。
下意識試著回想了下,并未發現幾百年前有哪位祖師是善于使劍的。
不過也不要緊。
可能是故事傳聞出現了偏差,可能是哪位祖師下山后有段時間學著用了劍,也可能是他自己沒記清楚,總之都是常見的事。
主要的是其實他并不是很想聽。
伏龍觀歷代觀主都很少留下關于自己游歷的事跡,就連宋游的師父,也很少向他說起自己年輕時的見聞收獲,都是怕對后人造成影響。每個人都應該有獨屬于自己的一條路。而太過久遠的祖師,未曾謀面,其實在宋游心中,和陌生人差別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