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素能夠自告奮勇,已經令明萱感到欣慰了。
這年代對女子的要求嚴苛,尤其是身份卑微的女子,世俗常以更苛責的規矩去要求她們,小素愿意挺身而出,明萱覺得她既有勇氣又有志氣,便點了點頭說道,“等王爺跟孫太醫那邊說好了,你便每日里過去孫太醫府上學習,暫時先將孫太醫妙-手回春救了雪素母子那本事學了會,等以后你若想繼續深造,我也定還會支持到底。”
她拍了拍小素的肩膀,臉上露出這幾日來最輕松的一抹笑容,“小素,或許你能夠成為大周朝第一名女醫!”
小素有些驚愕,但是隨即臉上卻似冬雪消融般逐漸化開,綻放出明媚奪目的光華,她嘴唇一顫,有些忐忑卻又帶著希望地問道,“女醫?我……我可以嗎?”
大周朝懂醫的女是有的,比如玉真師太就于藥理十分精通,在醫術的造詣上不比宮里頭的那些御醫差。家學淵源身后的杏林之家,那些傳世的技藝都由兒子繼承,但身受熏陶,浸yin在藥材醫書里長大,醫者家族的女眷們定也能懂得些皮毛。甚至連生藥鋪子掌柜的妻子女兒,多少也懂一些藥理。
但懂醫是一回事,行醫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大周朝沒有女醫。
雖然按照周朝律法沒有一條是規定了女主不得行醫的。但有機會接觸醫學并且小有所成的女子,是不會正經去尚醫局請個行醫的執照,她們也不輕易替外人看病,譬如玉真師太,朝野上下知曉妯醫術高明的人或許不少,但能勞動她出手相救的,目前也不過只有寥寥幾人。
可不在乎拋頭露面,想要通過醫技來改變生活和處境的女子,卻往往并沒有學習正統醫術的機會夠不上能夠去尚醫局請執照的資格。
明萱微微笑了起來,“有什么不可以的?大周朝沒有女醫,可是前朝卻有過這樣的先例。”
事實上,周朝之前有過幾個民風開放對女子十分寬容的朝代那時候掛牌行醫的女醫雖然不多,可其中卻不乏圣手國醫,有好些故事流傳下來,也有寫進戲本詩文里的。只是后來,隨著國學大儒提出的一些男尊女卑思想的盛行,女子注重賢德,各種教條規矩嚴苛拋頭露面成了要受人指點的事。
倒也有因才揚名立萬的女子,不過都是些琴棋書畫或者女工,比如金針夫人和巧針夫人,但再難有醫術超凡卻還肯行醫惠人者了。
她目光動了動,沉吟著說道,“術業有專攻,你年歲大了,倘若想要囫圇吞棗什么都學怕是既不能學精了也不能學好。這回你反正是要跟著孫太醫學產科的,以后也不若專攻女科,如今的醫正都是男子許多毛病都不方便看。”
小素眼角閃過淚花,她連忙說了聲好,便將頭埋得低低的。
她站出頭的初衷是為了要替明萱盡忠,可卻也未必沒有要為自己謀一份前程的心思,家生子的奴籍身份并不能禁錮她的志向,若是沒有機會,她也安于當一輩子的奴仆,可一旦遇到機會,她是決然不肯錯過的。而明萱,并沒有說破她的那點小心思甚至還為她作了更詳盡的打算。
大周朝第一位女醫!
小素的心從來都沒有這樣澎湃激動過。
裴靜宸開口,孫太醫便沒有不答應的。
孫太醫與裴相同齡,是個孤兒,蒙裴相的父親收留,是裴相身邊的小廝,后來因緣際會得了位老太醫的青眼,想要授予衣缽真傳,裴相便給他改了奴籍,為了不讓人詬病他的出身,還特意將他落到了西寧老家一位遠房親戚的戶下,這才讓孫太醫順利地踏上了從醫之路。
他一生專研醫術,早年娶過一房妻子,沒有男嗣,只得一個女兒,遠嫁去了宜州,后來老妻過世之后,便也沒有再娶,也曾收過不少弟子,但如今弟子們多散落各地,府里只有一個十六歲的小徒名喚沈丹青。離開太醫院之后,平素也無什么診療,成日里便覺得閑得慌。
當然,也許更多的,是英雄遲暮之后不被關注的寂寞吧。
所以裴靜宸開口相求,說要送個有志于當周朝第一位女醫的徒弟過來,孫太醫略思忖片刻,便就答應了。
有了小素,明萱對生產這件事,總算略安了心。
她不再胡思亂想,亦不曾患得患失,倒是將精力都投入到了迎接腹中這個生命中去。先是著人將正房的西廂收拾了出來以備到時用作產房,又將西首的靜暉院和正院打通,并且重新布置了一番,將來便給孩子住,裁衣做鞋自然有丹紅她們給忙活著,安排穩婆相看奶娘挑選心細手輕的丫頭便由嚴嬤嬤一手包攬了。
明萱無事可做,便只好與裴靜宸商量著孩子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