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臉上端著和煦笑容,心里卻是難以言喻的震驚。
她是見過明萱的,裴顧兩家雖然素來有些不大和睦,但到底同屬盛京城中最頂級的門閥,又年歲相當,差不多的花會詩會中難免也碰到過幾次,從前明萱年紀尚小,性格恣意張揚,又喜好艷麗華服,她倒并未將之與素淡清雅的九皇子妃聯系到一塊。
可一別四年,眼前這女子收斂了從前的鋒芒,變得沉靜端和,又許是長開了的關系,竟與元妃有七八成相似,倘若皇上見了,恐怕……
皇后的眼神略有幾分晦暗,對于元妃,她是怨的。
皇上先時寵愛俞惠妃,后來移情至顧貴妃身上,及至淑妃入宮之后,夜夜恩寵,萬千寵愛集于一身,皇上眼中再沒有其他的女子,而在她這里,除了初一十五這些例定的日子,他絕不踏足坤寧宮一步,恩寵更是少得可憐。
這屈指可數的幾次,想要得孕,實在是太難了!
皇后姿容艷絕,可卻不受帝王寵愛,空有著周朝最尊貴的地位,丈夫卻與她是陌路人,內心的寥落清冷無人可訴,看著榮華富貴,實則苦澀一片。以她家世美貌,倘若并沒有入宮,也定能覓得才貌匹配的良婿,便是不能恩愛纏綿,也定能相敬如賓的。
總好過她桃李年華卻在這幽幽禁宮慢慢枯萎,沒有子嗣,亦沒有希望。
若是元妃不死,皇后本不該遭受這樣冷遇的。她出身尊貴,又年輕貌美,不可能會輸給俞惠妃這等淺薄的婢生女,元妃不死。顧貴妃不會入宮,淑妃又怎么可能占據皇上的心?
總是會怨的,怎么能不怨?
皇上不是什么忠貞不二的烈夫。當初亦是他主動找上裴家尋求支持,可到底是結發夫妻,相伴數載,總有感情在的,倘若元妃安好,顧家加封進爵,皆大歡喜。那說不定這份感情便會慢慢消磨在時光里,消磨在新進的美人笑顏中。
可元妃卻以此等慘烈的方式死去,顧家三房又相當于遭遇了傾覆滅門之災,皇上難免自責,可卻無處可訴。便將對元妃這份無法補償的愧疚,轉移到了服侍元妃多年的俞惠妃身上,轉移到了元妃的堂妹顧貴妃身上,如今更是因為淑妃容貌舉止談吐與當年的元妃相類,則滿身心都沉溺在了淑妃身上。
她不甘的!
當初五龍奪嫡,九皇子根本毫無勝算,若非裴相鼎力支持,九皇子莫說登基稱帝,連活著的命都未必能有。當初志得意滿的四位皇子,如今不都只是黃土一抔?周朝皇室先帝的嫡宗,除了皇上之外,還留下了哪支?
成則為皇,敗了,便滿門皆輸。
以裴氏女為后。來換取鎮國公府的支持,這是九皇子先給出的提議,顧家是知情的,九皇子妃不可能一無所知,這是彼此都心照不宣暗地里達成一致的協議,為此,鎮國公府裴家付出了巨大的心力,而顧家不過損失了一個皇后的名份。
倘若不是裴家,顧家也不可能出皇后的。
這是皆大歡喜的三贏局面,九皇子順利為帝,裴氏女封后,顧氏女為貴妃,再補償其父顧長平一個二等沐恩侯的爵位,沒有人是輸家。
甚至連那“謀逆之嫌”的莫須有罪名,亦是先前就商量好的,投入大理寺牢房,等封后大典過后,再以遭人構陷之名將顧長平恭恭敬敬地請了出來,彼時皇后名份已定,只要許以顧家高官厚祿爵賞,再將皇后之下的貴妃位給了顧氏女,那便仍舊是一段佳話。
誰料到,竟會出那樣的變故?
皇后目光微斂,收回遐思,笑著對明萱說道,“今日宣大嫂進來,沒有旁的事,不過只是敘話家常,聽母親說,大哥自從成親之后,近日身子日漸康好,這幾日還去了戶部供職?真是可喜,這些都是大嫂的功勞,我身在宮中,心里亦是感激的。”
她忽而面上閃過為難神色,望著明萱低聲輕嘆,有些抱歉地說道,“母親這些日子做的荒唐事,我俱都聽說了,她是外祖父唯一的嫡女,在娘家時便被嬌養慣了,嫁到咱們家后,祖父也由著她性子來,是以行事有些隨意,倒不是她誠心要為難大嫂的,還望大嫂看在我面上多多海涵?!?/p>
語氣誠懇,倒不像是假的。
只是將楊氏所為歸結于行事隨意,卻也有些太輕了,看她派要置黃婆子于死地的態勢,使人板子打死杜娘子的那種狠戾,便是一匹兇性十足的母狼,大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狠絕。
楊氏的惡毒,不是皇后三言兩語便能推卸得去的。
但明萱卻只是笑笑,“娘娘說得重了,母親免了臣婦的晨昏定省,用膳時亦免了臣婦替她布餐,靜宜院里有奴大欺主的奴婢,臣婦到底是新嫁,不敢處置,也是母親雷厲風行,替臣婦處置了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