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道防線距離第三到防線也就二十公里的距離,對于輕型坦克來說,十幾分鐘就到,至于鮑爾特在第四道防線上留的那點警戒兵力,早就沒有影子了,火箭炮和炮擊直接讓他們全部煙消云散,就好像他們從未曾來帶這個世界一樣。
蘇軍的裝甲軍的突擊速度很快,與后面的步兵完全是脫節的,畢竟現在的蘇軍的大縱深進攻理論是成熟了,可是并沒有經過實踐,朱可夫倉促之間組織的大縱深進攻,有點點不像哪么回事了,朱可夫也知道自己部隊經驗上的不足,所以只選擇進攻黨衛軍兩道防線,也就四十公里,如果到白天的時候還沒有拿下黨衛軍陣地,朱可夫還可以選擇撤退或者是與黨衛軍絞在一起,這樣黨衛軍的飛機威脅就將大大減少,如果真是那樣朱可夫多半會選擇撤退,這些精銳朱可夫可損失不起的。
這些精銳一旦完了,朱可夫的底牌就有完了,朱可夫要想在守住巴庫,那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幾百萬炮灰兵,必須要在精銳作為支柱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骨干都垮了,枝節細末有啥用呢!送菜而已。
蘇軍的裝甲突擊群攻擊十分順利,第四道防線一碾而過,然后對著第三道防線猛沖,因為蘇軍都是輕型坦克,速度過快,這樣就把蘇軍步兵給丟下了好長一段距離,這個蘇軍裝甲軍才從遠東調來,他們打的小日本鬼哭狼嚎,所以這個蘇軍裝甲軍的士氣高昂,也沒有管后面的步兵,就對著第三道防線碾壓而去。
“所有坦克注意了,全速沖鋒,我們要乘德國鬼子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要把這群該死的魔鬼送入地獄,一切為了斯大林,同志們沖啊!!!”
好把,黨衛軍是一切為了德國,為了偉大的元首希特勒,蘇軍是為了斯大林,開始了蘇德戰爭爆發以來發生了最大規模的坦克戰。卡巴耶的裝甲軍如果滿編的話,那可是一千多輛坦克,可卡巴耶的裝甲部隊不滿編。
1940年1月,蘇軍決定重新組建大規模坦克部隊——機械化軍、獨立坦克師、獨立摩托化師。機械化軍編成內包括2個坦克師、1個摩托化師、一個摩托車團、1個獨立通信營、1個獨立工程兵營以及1個航空兵大隊。坦克師編有2個坦克團、1個摩托化步兵團、1個炮兵團以及一些勤務保障分隊。師的編制人數為11343人,各種火炮和迫擊炮約60門,坦克375輛(其中kv重型坦克63輛、t-34中型坦克210輛、t-26和bt坦克102輛)。摩托化師編2個摩托化團、1個坦克團、1個炮兵團以及勤務保障分隊。師的編制人數為11650人,火炮和迫擊炮約100門,輕型坦克275輛。1個機械化軍連同軍直屬部隊共計36000余人,1031輛坦克,258門火炮和迫擊炮,5000余輛汽車,350臺拖拉機和約1700輛摩托車。
到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共組建了29個機械化軍。規模倒是有了,但在當時的條件下這么龐大的部隊是很難有效指揮的。與同期的德軍裝甲師相比,蘇軍坦克師的坦克數量要比轄2營制坦克團的德軍裝甲師(裝備坦克152輛)多出15倍,比轄3營制坦克團的德軍裝甲師(裝備坦克207輛)也要多出將近一半。即使是蘇軍摩托化師的坦克數量,也比德軍轄3營制坦克團的裝甲師多出1/4強。但雙方人員素質(尤其是中下級軍官)和通訊器材的差距,使其指揮效能的差距顯而易見。況且蘇軍在1940年春組建的多數機械化軍,在戰爭爆發時,中級指揮員只占編制數的20%~40%,這更加劇了指揮的困難。另外,開戰時幾個邊境軍區的機械化軍所裝備的各型坦克平均只占編制數的53%,而且新型坦克比重很小。蘇軍機械化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投入了蘇德戰爭這場曠世未有的大廝殺中。
卡巴耶的裝甲軍也是一樣的情況,整個軍的坦克獵裝率也就百分五十幾,所以卡巴耶的裝甲也就只有五百多輛坦克,其中絕大部分是輕型坦克,只有少量的t26中型坦克,與德國的坦克根本就不在一個級別上。
蘇軍裝甲部隊突擊的速度很快,二十公里的距離,也就抽一支煙的功夫,如果龐大的坦克群突擊,不用任何偵查,黨衛軍就知道有大量的蘇軍的坦克對著自己的陣地沖鋒而來,黨衛軍可以根據地面的震動情況來判斷蘇軍坦克突擊群的距離,而蘇軍只能根據地形地貌來判斷第三道防線的距離。
這是蘇軍在本土作戰,根據地形地貌來尋找自己修建的第三道防線還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很快卡巴耶就得到了準確的報告。
“報告卡巴耶軍長同志,前鋒突擊群已經距離四千米,請指示。”
“繼續突擊,隨時報告情況。”
“三千米。”
“兩千米。”
“一千米”
“發射燃燒彈和照明彈。”
卡巴耶命令前鋒坦克群對著被德國黨衛軍占領的第三道防線發射燃燒彈,當然這是起到照明的作用。
“碰碰……碰碰……”
卡巴耶的坦克前鋒就是一陣燃燒彈發shele出去,但是黨衛軍也在這個時間內選擇發shele一些燃燒彈和照明彈,剎那間第三道防線的大片區域被照的猶如白晝。
蘇軍的整個坦克軍跑得有點凌亂,畢竟在晚上,蘇軍的裝甲組織能力還是不能和德軍相比的,在說經歷過大清洗的蘇軍,本身的素質也是一塌糊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