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人力資源永遠不是那么容易獲得的,尤其是在這種生產力低下、人均壽命不高、繁衍能力不強的時代,人口更是稀缺資源。
并且,這些流民可是經歷了大浪淘沙般的嚴苛環境淘汰后剩下來的,從生物學角度來講,無論智力體力生命力,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精華人群。
如果能吸納這些流民,將他們成功地轉化為自己人,別的不說,自己的實力瞬間就可以膨脹十倍有余!
要知道,要是放在草原上,這可是相當于一個超級大部落啊,而且基本上全都是優質人口,以青壯為主,那可是最上等的生產力,甚至可以說是最優質的兵員來源!
收容了他們,只要能養得下去,因為對活命的感恩,他們會對這里產生高度的認同感,服從性會更強。
那時候,擁有這么多人口,可就擁有了強大的戰爭潛力了。
只要將這個地方穩定住,將這么多人口吸納歸化,未來,無限可期。
所以,李辰就算咬碎了牙,也得把這些人全都收了!
要不然,沒有任何利益可圖,只是要冒著玉龍河被拖垮的風險干著鎮北王府才干的事情,李辰堅決不會這么做!
憑什么朝廷的鍋,要讓他去背?
于是,接下來,李辰的主要工作就是安撫村民、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
他時而慷慨激昂、時而語聲沉重,時而悲憫蒼生、時而感同身受。
總之,無所不用其極,就是要讓這些村民們真正的同意、自發地接納這些流民!
并且,李辰著重提出了兩個建議,那就是,一方面,他們收容流民只是接受最優秀、最精英的那些流民,其他的大部分流民都會遷到平陽縣去。
另外一方面,收容流民,會通過產業收容的辦法,直接給他們提供工作,讓他們平穩過渡、自力更生、不會鬧事!
經過了長達兩個時辰的思想工作,期間還伴隨著各大執事參事之間激烈的爭吵,同時,還有那些原本象山學院的先生們在陸三淵夫子的帶領下共同支持李辰,苦口婆心地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理念掰開了揉碎了給這些村民又講了一遍。
最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所有人都被李辰的“一腔赤忱”所打動,終于達成了一致。
那就是,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也要收下這些流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餓死在外面。
“一言之辯,勝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師。
大執事,厲害!”
外面,無人之處,宋時輪向著李辰豎起了大拇指。
他當然清楚李辰是怎么想的。
上位者,永遠要考慮的是大局,其次才是民眾的命運。
如果大局垮了,其他一切也就無從談起了。
所以這一點他與李辰不謀而合,同樣也是這樣想的。
并且,李辰居然真的能說服這么多村里人心甘情愿接納這些流民,能做通他們的思想工作,實屬不易!
“有人才有生產力,沒人一切都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