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運看著代表秦王的光點,從秦王府離開,進入太極殿中。
對于秦王而言,今晚顯然是他此生最為兇險的一晚。
而他首先要解決的困局,就是“太白經天”這一天象事件。
果然,梁高祖剛一見到秦王,就立刻怒氣沖沖地質問他:“太史令上書,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是什么意思!”
秦王立刻跪伏于地:“父皇明鑒,兒臣實在不知!兒臣一向對父皇忠心耿耿,又怎么可能有取天下之意!”
然而,這樣的說辭顯然無法讓梁高祖滿意。
秦王顯然也沒有任何的辦法,只能打感情牌,希望能夠打動梁高祖。
在地廢掉太子之位。
但仔細推敲就會發現,這種說法更不可能。
太子謀反,確有其事,否則他也不會跑到梁高祖那里負荊請罪。謀反這種事情,如果不是他自己有心,單純的誣陷不可能達成這樣的效果。
而楊文干也確實曾是東宮的人,幫太子組建過長林兵。
楊文干謀反,是必死無疑的,這一點他心里必然清楚。
而從他伙同太子謀反這一點上來看,顯然是十分受到太子重視的。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他真是秦王的人,那么他寧可不要太子的信任、不要已經到手的榮華富貴,卻要謀反嫁禍太子,用自己的命甚至自己整個家族的命給秦王鋪路?
這解釋不通,除非秦王掌握了洗腦技術。
而且,不論是誰鼓動,給楊文干送鎧甲這件事,確實是太子干的。即便是被人鼓動,他想搞點大事的想法,也是昭然若揭的。
所以,這次的謀反事件看起來很愚蠢,最大的可能是,太子和楊文干就是這么的愚蠢。畢竟在歷史上,愚蠢的謀反行為不僅有,而且很多。
總之,經過了這幾次的事件之后,秦王已經無奈地發現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太子不論怎么作死,都會安然無恙。
既然如此,那么他要對太子產生威脅,要真正找到一件刺痛梁高祖的事情,也就只有“蒸于宮闈”了。
秦王雖然沒有掌握很多決定性的證據,但卻成功激起了梁高祖的疑心。
因為太子跟這兩位貴妃的來往確實過于密切了。
秦王有自己的基本盤,就是軍功集團,下到小兵上到將領對他都絕無二心。而太子挖不動這些人,就只能往其他方向去考慮。
而后宮的這些妃子,確實是太子結交的重要方向。
秦王常年在外打仗,所以跟這些妃子不熟,而且之前還因為洛陽府庫事件得罪過。而太子則是時常走動、奉送珍寶,也沒少讓張婕妤、尹德妃在梁高祖這邊吹枕頭風。
所以,太子時常去兩位貴妃宮中是確有其事,再加上兩位貴妃也一直在梁高祖耳邊說太子的好話,這就讓梁高祖也有了疑心,覺得此事似乎確實有點問題。
當然,要因此治罪也是不可能的,畢竟秦王也沒有拿出什么真正有力的證據。
這件事情還是要等太子和貴妃各自辯白之后,才能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