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車陣對抗騎兵的戰法,以后人的視角來看,其實并不新奇。
但在此時,卻是一種超越了時代的打法。
雖然在更久遠的朝代就有戰車兵,但那時候的戰車和后世專門用來對付騎兵的戰車,根本不是同樣的東西。
那時候的戰車是兩輪,最多也只能容納兩到三名甲士。
早在楚朝前期,這種車兵就已經被全面淘汰,大規模的騎兵部隊成為作戰的絕對主力。
而在之后,隨著騎兵裝備的進步,馬鐙、高橋馬鞍的出現,人馬全都披甲的具裝騎兵和普通輕騎兵互相配合,對步兵打出了碾壓級別的操作。
所以,在梁朝之前的胡人南下時期,騎兵已經發展成為戰場上絕對的主力。
在這之后,由于南方政權無法大量獲得戰馬,就開始思考以步制騎的打法。
之后經過不斷的摸索和完善,車兵在大盛朝初年成為一個克制騎兵的重要兵種,鄧元敬將軍又將其發揚光大,并在塞外的戰場上大放異彩。
當然,類似以車陣硬剛騎兵的打法并非鄧元敬將軍首創,而是早有運用。
比如在南北朝時期,就有名將曾經以車兵背水結陣,以專門改良后的步兵戰車為依托,以數千精銳步兵打崩了數萬騎兵。
但那只是特殊情況,車兵并非常見的戰法,到了梁朝初年的時候,這一戰法已經幾乎絕跡。
所以秦王看到這圍繞一圈的大車,才會感到如此錯愕。
但事已至此,開弓沒有回頭箭了。
秦王一咬牙,大聲說道:“迂回!沖擊后陣!”
整個車陣的前方布局十分嚴整,輜重的大車可以直接阻攔騎兵的沖鋒,而依托大車各自手持弓弩、長槍、槊等武器的士兵完全可以以逸待勞。
為了保證騎兵的高機動性,梁軍的騎兵戰馬都是不披甲的,或者只在關鍵位置簡單著甲。
這樣的騎兵,不可能硬沖這樣的車陣。
所以,秦王第一時間想到了每個高端騎兵將領都必然掌握的絕技:迂回!
縱觀歷史上頂尖的騎兵將領,他們贏下一些關鍵戰役的過程,往往看起來很簡單,就是一個迂回。
迂回可以破萬法。
那么對方有防備怎么辦呢?
那就是迂回得還不夠遠,再迂回得更遠一些!
當然,迂回得越遠,要求將領對己方部隊的掌控能力越強。
但不管怎么說,迂回是這種情況下的唯一選擇。
利用騎兵的高機動性,不斷地在敵方陣列中往來沖突、尋找破綻,而后一舉刺穿,從內部徹底瓦解穩固的軍陣。
玄甲軍精銳騎兵緊跟在秦王的身后,如同旋風一般掠過大車圍起來的竇建德中軍,勐擊側翼,而后沿著車陣前行,想要找到這個車陣的破綻。
然而,一直沖殺了一圈,都殺到了竇建德中軍的后方才發現,此處大車的防守竟然也十分緊密!
夏軍的士兵們同樣是嚴陣以待,完全沒有任何的突破口!
秦王愣住了。
而夏軍的士兵們,其實也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