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手上拿著奏折,陷入了沉思。
他已經(jīng)大致猜到這最后一個案件要做的事情,但卻很難最終下定決心。
殺司馬延?
這在歷史上可是盛太祖相當被詬病的一件事情,而且,楚歌也覺得很沒有必要。
那個時候,司馬延畢竟都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
他就算真的造反成功,又能當幾年的皇帝?
而且從事后的情況來推斷,司馬延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就為了這點微不足道的隱患,殺掉一個開國功臣,似乎完全沒有必要。
不殺他會影響到大盛朝的國祚?
楚歌還是不信。
他甚至有點懷疑這個方向是否正確,想要繼續(xù)去其他的奏折中尋找線索。
但思前想后,“二世而亡”這種事情確實最大的可能就跟權(quán)臣篡位有關(guān)。在盛太祖將整個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的情況下,其他的可能性都很低。
“再想想,或許還有什么地方是我沒注意到的”
楚歌陷入沉思,將自己記憶中關(guān)于司馬延的所有事情,又從頭捋順了一遍。
之前他曾經(jīng)重點準備過周平案,所以對這個案件的相關(guān)人等也都有比較深刻的了解。
“如果從歷史記載來看,司馬延并沒有什么太多膨脹的跡象,跟周平比起來,簡直是好官的代表了。
“歷史上關(guān)于司馬延為相時膨脹的記載,一共就只有三處,其中兩次是有官員冒犯了他的權(quán)威,他上奏罷免了這幾個人的官職;另外則是嫉妒一名有‘相才’的官員,出手打壓導致此人未能得到重用
“但這看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貴為丞相,對付這些冒犯自己的官員只是罷官,這已經(jīng)相當寬容,至于嫉妒那名有相才的官員就更像是某種無稽之談,有些牽強附會了。
“在我看來他最大的敗筆,反倒是在自己稱病離開相位后,向盛太祖舉薦同樣出身于兩淮的同鄉(xiāng)周平為相。
“周平為相的時候,做得比司馬延過火多了。據(jù)說周平得到拔擢的原因,是私下里賄賂了司馬延,當然,地域的原因也很重要。
“在當時,這些官員基本上都是以地域結(jié)成利益集團,司馬延代表著當時最大的官僚利益集團兩淮集團,而周平為相后,接替了他的領(lǐng)袖位置。
“周平就不用說了,他的死固然有盛太祖為了消滅相權(quán)、加強皇權(quán)而故意縱容的原因,但他本人狂橫驕縱、絲毫沒有政治斗爭的危機意識,倒也算得上是死有余辜。
“但司馬延處死的理由實在是太過牽強。
“最關(guān)鍵的一點,司馬延都已經(jīng)讓出相位、稱病回家了
“等等,這個時間”
楚歌突然意識到了什么,開始算計幾個關(guān)鍵節(jié)點中司馬延的關(guān)鍵時間。
“在大盛朝開國之初,沒過兩三年,司馬延就已經(jīng)辭去相位。能夠看得出來那時候盛太祖很高興,不僅賜給他很多良田美宅,還把自己的長女嫁給他的長子。
“這個時候,司馬延五十多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