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軒宇按下按鈕的瞬間,機炮內部的激發器在高壓電力的驅動下,發射出了具有強大殺傷力的激光。
幾乎是同一時刻,激光攻擊就已經抵達了三百米外的標靶。
三百米的距離,恰好是傳統機炮的最佳作戰范圍。
半秒鐘后。
拿著特制望遠鏡的觀察員報告說。
“報告,一號標靶已被擊穿!”
“這么快?”
聽到報告后,趙建軍感到十分驚訝。
這次測試用的標靶是他挑選的。
趙建軍記得很清楚,一號標靶是一塊15毫米厚的鋁合金板。
鋁合金板是戰機上最常用的材料,它既輕便又具有較高的強度。
15毫米,正是一般戰機機翼的厚度。
也就是說,那臺激光機炮,只用了不到一秒的時間,就擊穿了相當于一架戰機機翼厚度的鋁合金板!
很快,觀察員的報告接連傳來。
“二號標靶擊穿!”
“二號標靶擊穿!”
又被擊穿了!
聽到觀察員的報告,趙建軍都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不到一秒鐘,第二個標靶也被擊穿了?
要知道,二號標靶和一號標靶的鋁合金材質不同。
二號標靶是一塊25毫米厚的鈦合金板!
鈦合金性能優異,而且價格昂貴,在戰機上通常用于機身的關鍵部位,以增強機體強度。
從強度方面來看,二號標靶的鈦合金比一號標靶的鋁合金強了許多。
更何況,二號標靶的厚度也比一號標靶厚。
即便如此,這樣的標靶還是沒能抵擋激光機炮一秒鐘的攻擊。
“第一個標靶在三百米的位置,第二個標靶在六百米的位置,接下來就看第三個標靶了?!?/p>
趙建軍在心里默默計算著距離。
這次測試一共設置了三道標靶,三個標靶呈一條直線依次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