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張敬修急匆匆地走了,弄得顧閑有點摸不著頭腦。
難道他終于成為了讓晚輩敬畏的威嚴長輩,大外甥陪他吃了個早飯就跑了?!
顧閑摸摸肚皮,總感覺還有點餓。他溜達出門,摸到附近一家大車行找人閑聊。
只要有需求,就會有相應的行業出現,早在唐宋時期就出現了車馬的租借服務,可以單租車,也可以由店家給你配備適合的車夫。
這家車行干的就是這么個行當,在門口擺著輛非常顯眼的油壁車,瞧著至少能坐七八個人,賊拉寬敞。
顧閑溜達到車夫們聚在一起吃早飯的地方,以那輛油壁車為話題十分自然地挑起了話頭。
負責趕這輛油壁車的車夫立刻接話:“這可是我們車行最有名的一輛車,不少人家里有人成婚都會特意過來租,去迎親時特別有面子。”
按照朝廷規定,許多規格的馬車都是平民不能用的,不過有門路的店家只需要找些達官貴人掛靠一下,這類租借業務就可以放心開展了。
人家家里多余的車不用的時候拿出來回回血,難道犯法嗎?光在那里擺著才是鋪張浪費!
店家明擺著有靠山,況且很多人都是碰上喜事才舍得咬咬牙租貴的車,誰都不會在這種時候去挑事。
一來二去,各個車行轎鋪都暗搓搓擺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鎮店之寶”。
提到自家的“鎮店之寶”,馬夫們很有些與有榮焉。
顧閑想起有次幾個食客在討論馬車的問題。
說歐美流行的都是四輪馬車,而中國古代也不是沒有四輪馬車的出現,但大體還是以兩輪馬車為主。
那幾個食客大多都是出去“開眼看世界”過的,在飯桌上吵得很激烈,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人力太便宜了。
畜力不夠用,我們用人力不好嗎?一天幾個窩窩頭就能糊弄,可比牲畜好打發多了。
于是各種科技發明都成了無用的“奇技淫巧”,貨物可以讓人扛,木材可以讓人扛,連轎子都可以讓人抬。
等到洋車進來了,最先遍地開花的竟是黃包車。那也是人拉的,便宜,大家都舍得掏幾個錢坐一趟。
人力太便宜了,人就不值錢了。
當年有蛇頭送了不少勞工去海外打黑工,別人覺得工錢太少罷工不肯干,東方勞工展現了吃苦耐勞的特質,口中說著“總要吃飯的”,什么活都肯干,再少的工錢都任勞任怨。
得到的回報是什么?越來越艱苦的工作,越來越少的工錢。
提到這些被壓迫的同胞,有人恨其不爭地拍桌又哭又罵:“真是活該,真是活該!”
可是有什么辦法呢?
那么多年都是這樣過來的。
都窮得吃不上飯了,別說只是多賣幾分力氣,就算是要他們賣掉身體里流淌著的血都是愿意的。
只要給留一口氣就還能活,只要稍微緩過來就還能繼續賣。
這是這片大地上無數普通人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生存法則。
當山河破碎、風雨飄搖,舉國上下迎來令人不安的至暗時刻,世世代代都這么活過來的人能惦記的也只有“怎么才能吃上飯”。
顧閑過去十幾年都在家中快快活活長大,父母疼愛,兄嫂愛護,幾乎沒怎么回想起另一個時代的生活,仿佛確實只是個無憂無慮的孩童。
這次到了京師顧閑才發現自己居然沒有忘記,走過一個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頭,他總會冷不丁地想起那些人、那些話、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