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南昭帝討伐
衛國公府,世子廂房。
“通過整頓吏治,來加強中央集權,老夫推薦考成法!”
“嚴格考察各級官吏,貫徹朝廷詔令的情況,提高內閣的實權,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發文簿,分別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備注、交內閣查考,確保政令暢通無阻……”
張太岳侃侃而談道:“另外就是‘一條鞭法’簡化稅制,減少了稅收的中間環節,打擊了豪強地主的非法土地兼并,確保稅收公平。”
張太岳說到這,看了一眼衛淵。
見后者滿意點頭,張太岳隨即欣慰地笑了起來。
這些改革,早在張太岳少年得志,高中狀元時就已經有了。
后來做了官,他也一直在堅持,可惜現實狠狠抽了他幾個嘴巴。
做民的時候,以為自己當了官,有了權利,就可以向陛下提出各種惠民改革政策。
可他想的這些改革政策,無一例外都會觸動門閥世家的核心利益,讓他在官場處處被打壓。
十年,張太岳足足被打壓了十年,在這期間他變得圓滑,處事中庸,不再憤青說一些傷害門閥世家的提議,對他放開打壓后,這才憑借自己實力,一步步坐上正二品,翰林院掌院大學士的位置。
當然他也算是勿忘初心,在給弟子講課的時候,把自己曾經的夢想,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們,算是夾雜點‘私貨’。
公孫瑾就是他最得意的門生,并非是才學,而是他的思想。
當然朱思勃也是如此,只不過這家伙滿嘴仁義道德,實則是貪財好色,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這么多年,張太岳還是
逼南昭帝討伐
衛淵對小太監笑道:“刺殺陛下的人是誰?本世子看看是不是和刺殺我的人相同。”
小太監左右看看,對衛淵小聲道:“吐蕃武僧。”
隨著小太監拿到賞銀走后,張太岳走出屏風,長出一口氣:“原來不是來抓我的……”
衛淵對公孫瑾皺眉道:“看來對方并非是針對我,如果沒有意外,整個京城的大家族都被刺殺了。”
說話間,一名督天衛跑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