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說,喬珊的情緒很復雜。
她當初對高遠是看不上的,是鄙視的。
卻沒想到,高遠這家伙,不飛則已,一飛上天了。
想起高遠在考場上的表現喬珊就恨得牙根兒發癢。
本姑娘還天真地以為你一道題都不會呢。
結果,丫是早早答完題,感覺無聊才提前交的卷啊。
從父親嘴里得知高遠的高考成績后,喬珊目瞪口呆,死活不信。
又從其他同學那兒聽說后,氣得喬珊好幾天食不知味夜不安寢的。
同時,心里對高遠的看法也發生了一點點改變。
這家伙也不是個一無是處的人嘛。
喬珊眼珠兒一轉,先去窗口打飯。
大飯廳很大。
這當然是句廢話。
為什么叫大飯廳呢?
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北大從紅沙灘遷至燕園。
地盤大了,人也多了,在什么時代吃飯都是頭等大事。
為解決師生用餐需求,學校領導在三角地附近修建了一大一小兩個食堂。
分別賜予兩個很俗氣的名字,即:大飯廳和小飯廳。
大飯廳可容納幾千人同時就餐,被大家伙兒戲稱為:遠東第一大飯廳。
這個飯廳不光具備用餐功能,挪開餐桌就成了舉辦演出、會議、講大課、放電影的禮堂。
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大飯廳里只有餐桌不配餐椅。
無論老師還是學生,一律站著吃飯。
蹲著也行,但你得抱著飯缸子吃。
大學生也吃定量,每人每月36斤,粗糧細糧各一半。
大飯廳的餐票共分四種,是學校后勤印制的,買菜或副食的叫菜票,買面食的叫面票,米票買米飯,糧票買粗糧。
區分得很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