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林大娘所言,眷屬村里的長住客都是女人、小孩子。
免不了一些常見的小病小災。
譬如小兒驚風發熱,起疹子,女人特有的一些婦人之癥等等。
西北軍的軍醫雖然最近略有閑暇,時不時到村里為大家看診。
奈何軍醫更擅長治療流行性疫病、刀箭傷、縫合術等。
對于兒科和婦科還是有些力不從心。
反而老郎中配制的那些成藥。
哪怕沒有當面診治,大家遇到一些常見的小毛病,按癥狀取藥來吃,竟頗有奇效。
老郎中的醫術有此可見一斑。
林大娘懇切道,“我們就想,不知這樣能不能行。”
“等下次顧老板來時,可否請您的師父為我們出診一趟?”
“顧老板不是外人,我們的情況也不瞞你。”
“如今村里各家的手頭都比過去寬裕許多,付得了診金,也出的起買藥錢。”
“以后顧老板就不用接濟我們了。”
眾人都笑望著顧喜喜,紛紛點頭。
顧喜喜環顧一圈,心下感動,索性也爽快應下。
“行,那以后給你們制藥,我會出一張清單,送藥時找你們對賬。”
“現在你們可以想一想,還有什么需要,讓我都記下來。”
既然說定了以后都是買藥,女人們也就不客氣了。
調理婦科帶下、癸水腹痛、夜間失眠、小兒消食、小兒凝神定驚……
顧喜喜認真聽著諸多的需求,內心越發感慨。
古代看病難,這些身在邊陲的軍眷們更難。
真不敢想她們過去都是如何熬過來的。
顧喜喜做完了記錄,說,“至于我師父,回去我會跟他提及出診一事。”
“一個月后不出意外,我還會再來,到時候但愿能把師父給你們帶來。”
縱使老郎中醫者仁心,但他如今在當地已頗富名望。
找他看病的人越來越多。
顧喜喜擔心師父另有安排,因此也不敢把話說的太滿,怕大家失望。
軍眷們都表示理解。
日頭開始西沉時顧喜喜、呂晶才回到家。
呂晶看見慕南釗,匆匆打了聲招呼就一溜煙回自己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