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友也覺得立秦王,晉王等宗室不妥?”
似是聽到了曹爽的喃喃自語,朱元璋頓時佯裝出興奮之色,像是找到了知己一般,振振有詞道:”父死子繼,此乃人倫綱常。”
”如今長孫年富,且為世嫡之子,自當繼承大統!”
嗯?
聞聽在牢房中悠悠回蕩的呼喝聲,思緒本是有些雜亂的曹爽頓時清醒過來,轉而神色有些怪異的盯著身旁慷慨激昂的老者。
他好像知道這人是誰了。
依著史書上的記載,在太子朱標不幸病逝之后,太祖朱元璋確實曾在東閣門外召集文武百官,商討儲君人選,甚至還主動提及”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不過在群臣的阻撓之下,朱元璋終是被迫打消了這個念頭,轉而在幾個月后將長孫朱允炆立為”太孫”,正式明確了其儲君的身份。
而在這場有關于儲君的”斗爭”中,首當其沖的便是前元大儒,被朱元璋委以重任,直接參與國策的”翰林學士”劉三吾,其給出的理由便是皇孫允炆年富,且為世嫡之子,適統禮也。
為了徹底打消朱元璋的念頭,劉三吾還使出了一個殺手锏:”若立燕王,置秦晉二王何地?”
說起來,這位翰林學士劉三吾才是真正扶持朱允炆登上皇位的”從龍之臣”,于朝中的影響力勝過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無數倍。
為了印證自己心中的猜想,曹爽忍不住吧唧了一下嘴,意有所指的輕聲道:”敢問老先生,可是朝中的劉學士?”
這洪武朝的”翰林學士”還不似后世那般泛濫,朝中僅有數人能夠擔此重任,為朱元璋出謀劃策,處理朝政。
”小友認識老夫?”朱元璋正愁不知該套用何人身份,見曹爽似是有先入為主的意思,心中竊笑的同時,臉上卻是鄭重其事的答應了下來。
”太子新喪,朝中文武百官人心惶惶,宗室藩王躁動不已。”
”此等情況下,陛下更應順承民心,將長孫立為儲君,方才能避免我大明的國本動蕩吶!”
像是戲精上身,朱元璋臉上滿是哀憂之色,但一雙飽經滄桑的眸子卻不動聲色的打量著沉默不語的曹爽。
這位”曹先生”,可比他想象中還要嚴重吶。
”老先生剛剛口中聲稱想要入獄規勸燕王,便是準備勸其打消爭儲之心?”
話不投機半句多,對于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頑固派”,曹爽自認為沒有能力,也沒有動機勸其打消擁立朱允炆的初衷,只是不平不淡的譏笑了一句,便打算重新回到最初的位置。
”此為其一。”在曹爽果然如此的眼神中,朱元璋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隨后又面朝北方,語重心長的輕嘆道:”還有第二個原因。”
”什么原因?”
”北平都司急奏,北元余孽卷土重來,其太師擁兵自重,欲要犯我大明邊疆。”
截止到目前為止,北元汗廷僅僅是被趕至廣袤無垠的塞外,喪失了在中原地區的全部政權,成為了喪家之犬。
但是在沃野千里的草原,北元汗廷依舊擁有眾多軍馬,哪怕接連遭受中山王徐達和涼國公藍玉等人的重創,也依舊沒有熄滅對于大明的覬覦之心。
”北元余孽犯我大明邊陲,自有陛下乾綱獨斷,與燕王何干?”
若有所思的瞧了一眼表情凝重的”劉三吾”之后,曹爽便有些懶洋洋的揶揄道,逐漸失去了與其交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