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后,黑山縣終于迎來了第一場大雪。
往年此時,正是秦家村最難熬的時節。
呼嘯的北風從破敗的窗欞、門縫里鉆進來,家家戶戶為柴火發愁,糧食更是精打細算,一日兩餐稀粥已是常態,面黃肌瘦是大多數人的寫照。
稍困難些的人家,早早便蜷縮在薄被破絮之中,聽著孩童難耐饑寒的微弱哭泣,盼著老天爺能少下幾場雪。
饑寒交迫,是刻在骨子里的冬日記憶。
然而今年的秦家村,卻都人人有活干有錢賺,家家戶戶有余糧,偶爾還能吃上肉,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如此,秦明在村里已經有了極高的威望。
甚至他在村中的威望,早已超越了普通的“領頭人”范疇。
在許多淳樸的村民心中,秦明簡直就像是老天爺不忍見他們受苦,特意降下的福星!
所以只要秦明在村里發話,所有村民都會打出十二分的精力去完成,是絕對不會有半點忤逆之心的。
正是因為如此,村子的圍墻工程如今已經初具規模,足足八百米長的圍墻,在幾百村民的努力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壘起了半米高。
這樣高的圍墻,雖然人可以輕松翻過,但卻可以擋住馬匹的沖擊,使土匪不能快速突破進入村子。
另外秦明還在村里建成了磚窯。
每窯一次可以燒制一千八百塊磚,兩窯成一組,輪流生火,可連續生產。
而這些磚頭,秦明會將首先將其用在搭建塢堡上。
自從上次去過一趟何家莊后,秦明就已經大致了解那里塢堡的大致構造,所以回到村子后,他立刻繪制了一張設計圖紙,并且和村中的工匠進行的討論和修改,隨后制定出了工程計劃。
新的塢堡以之前秦會家的磚瓦房為中心,將外圍一些老舊坍塌的土房拆除,然后用圍墻圍起來。
按照秦明的計劃,力爭在明年開春之前,完成村子外圍和塢堡圍墻的建造工程。
隨著村里的大興土木,秦明這邊也是花錢如流水。
如今村里每天的開支達到四五十兩銀子,這還不包括糧食的消耗。
這樣算下來一個月就要消耗一千多兩銀子,而秦明現在手中還剩下不到五千兩銀子,聽起來很多,但若是按照當前這種消耗,最多三個多月后,這些銀子就會消耗一空。
雖然秦明在村里也開辦了織布坊和皮坊,不過做出的衣服和皮襖,一般都優先配給了民壯團,或是低價賣給村民,剩下的才能買到縣城換錢,所以每月最多進賬兩三百兩銀子,還無法填補修建圍墻和塢堡的資金缺口。